短发青袍水部郎,远将能事报垂裳。
龙湫百眼泉归漕,鲸力千秋石作防。
一路风霜重奉诏,普天齐鲁最经荒。
山东宪府贪才俊,国计应劳细与商。
短发青袍水部郎,远将能事报垂裳。
龙湫百眼泉归漕,鲸力千秋石作防。
一路风霜重奉诏,普天齐鲁最经荒。
山东宪府贪才俊,国计应劳细与商。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张克谦的郎中治理水利之事,其背景设定在明朝。诗中以“短发青袍水部郎”开篇,形象地刻画了张克谦作为水利官员的形象,身着简朴的青袍,头戴短发帽,体现了他勤勉务实的工作态度。
接着,“远将能事报垂裳”,表明张克谦不远千里,带着他的才能和智慧,为国家的治理贡献自己的力量,如同辅佐君王的垂裳一般重要。这里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张克谦的贡献比作是君王衣裳上的装饰,强调了他的作用和价值。
“龙湫百眼泉归漕,鲸力千秋石作防”两句,进一步描述了张克谦治理水利的具体行动。龙湫百眼泉,指的是众多的泉水汇聚一处,而“归漕”则意味着这些水源被有效地引导和利用,为农田灌溉提供了充足的水源。鲸力千秋石作防,则是通过坚固的石坝来抵御洪水,保护土地免受水患之灾。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张克谦在水利建设方面的卓越成就。
“一路风霜重奉诏,普天齐鲁最经荒”表达了张克谦在治理水利过程中所面临的艰难挑战。他不畏风霜,多次奉命前往,尤其是在荒凉之地,更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不仅体现了他对工作的执着和奉献精神,也反映了当时水利治理的艰巨性。
最后,“山东宪府贪才俊,国计应劳细与商”点明了张克谦在山东宪府中的地位以及他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宪府是负责地方行政的机构,这里的“贪才俊”并非贬义,而是赞扬张克谦因其杰出才能而受到重视。同时,这句话也暗示了张克谦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细致和周到,体现了他作为一位优秀官员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克谦治理水利事迹的描绘,既赞美了他个人的才华和奉献精神,也反映了明代水利治理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是一首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学美感的作品。
波暖尘香,正嫩日轻阴,摇荡清昼。
几日新晴,初展绮枰纹绣。
年少忍负韶华,尽占断、艳歌芳酒。
看翠帘、蝶舞蜂喧,催趁禁烟时候。
杏腮红透梅钿皱。燕将归、海棠厮句。
寻芳较晚,东风约、还在刘郎后。
凭问柳陌旧莺,人比似、垂杨谁瘦。
倚画阑无语,春恨远、频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