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戍辽阳,无日不长欷。
夜合花几开,刀头望来慰。
红绡带缓无,绿鬟低也未。
正咏白家诗,隔墙啼络纬。
三岁戍辽阳,无日不长欷。
夜合花几开,刀头望来慰。
红绡带缓无,绿鬟低也未。
正咏白家诗,隔墙啼络纬。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远赴辽阳守边的士兵思念家乡的情景。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士兵与家中妻子相思之苦,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岁戍辽阳,无日不长欷。” 开篇即点明了主人公的身份和处境,三年的边关生活,让他每日都沉浸在深深的思念之中。这里的“欷”字,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因远离家乡而产生的哀愁情绪。
“夜合花几开,刀头望来慰。” 夜合花象征着短暂的相聚与离别,它在边关战士心中,成为了寄托思念的载体。每当花开时,战士便遥望家乡的方向,以此来慰藉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红绡带缓无,绿鬟低也未。” 这两句通过描述妻子在家中的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对主人公思念之情的描绘。红绡带的松缓,绿鬟的低垂,都暗示着妻子在等待丈夫归来时的焦虑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正咏白家诗,隔墙啼络纬。” 最后一句以白居易的诗句为引,借以表达主人公在边关思念家乡的心情。同时,“隔墙啼络纬”这一细节,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物的情感相融合,使得整个场景更加生动、感人。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表达了边关战士及其家人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