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色入林悄,溪声到枕寒。
山中风味别,人外泬寥宽。
有力耕锄易,无钱结构难。
莫嗟生事薄,乘夜绕秋坛。
月色入林悄,溪声到枕寒。
山中风味别,人外泬寥宽。
有力耕锄易,无钱结构难。
莫嗟生事薄,乘夜绕秋坛。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竹林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首句“月色入林悄”,以月光洒落林间,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暗示夜晚的宁静与深沉。接着,“溪声到枕寒”一句,通过溪水潺潺的声音,不仅增加了环境的生动性,还通过“寒”字,巧妙地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清凉与宁静,同时也暗示了夜晚的凉意。
“山中风味别,人外泬寥宽”两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宁静与超脱的感觉。山中的风味不同于尘世的喧嚣,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人外泬寥宽”,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广阔空间的向往和追求,仿佛置身于远离尘嚣的世界,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有力耕锄易,无钱结构难”则是对生活态度的深刻反思。诗人认为,有能力去努力耕耘,生活虽不易但可得,而缺乏物质条件时,构建理想的生活却变得困难重重。这不仅是对现实生活的感慨,也是对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之间平衡的思考。
最后,“莫嗟生事薄,乘夜绕秋坛”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即使生活简朴,也不应叹息,而是要珍惜夜晚的宁静时光,围绕着秋天的神坛,寻找心灵的寄托与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有所感悟和启发。
共爱青山住近南,行牵吏役背双骖。
枉书独宿对流水,遥羡归时满夕岚。
公馆夜云寂,微凉群树秋。
西曹得时彦,华月共淹留。
长啸举清觞,志气谁与俦。
千龄事虽邈,俯念忽已周。
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
诠文不独古,理妙即同流。
浅劣见推许,恐为识者尤。
空惭文璧赠,日夕不能酬。
良玉表贞度,丽藻颇为工。
名列金闺籍,心与素士同。
日晏下朝来,车马自生风。
清宵有佳兴,皓月直南宫。
矫翮方上征,顾我邈忡忡。
岂不愿攀举,执事府庭中。
智乖时亦蹇,才大命有通。
还当以道推,解组守蒿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