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明全体示华严,色染缃云静馥恬。
自是大千归直指,本无一物可中拈。
分明全体示华严,色染缃云静馥恬。
自是大千归直指,本无一物可中拈。
这首诗以“佛手”为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首句“分明全体示华严”,借用《华严经》中的概念,意在表达佛手所展示的宇宙万物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如同华严经中所描绘的广大无边、诸法平等的世界。这里的“全体”不仅指物质世界,更涵盖了精神世界,强调了佛法对于宇宙万物的普遍适用性。
次句“色染缃云静馥恬”,以“缃云”形容佛手的颜色,既美丽又宁静,暗示着佛法的深邃与平和。这里的“色染”形象地描绘了佛法如同云彩一般,能够染色于世间万物,使人们的心灵得以净化,达到内心的平静与满足。“静馥恬”则进一步强调了佛法带来的内心宁静与愉悦。
后两句“自是大千归直指,本无一物可中拈”,表达了佛法的直接指向性和内在的空性。这里“大千”指的是整个宇宙,而“直指”意味着佛法能够直接指向事物的本质,揭示出一切现象背后的真理。最后一句“本无一物可中拈”则强调了佛法认为世间万物并无实质性的存在,一切皆是因缘和合而生,因此无法从中“拈取”任何固定不变的事物。这反映了佛教中“空”的核心理念,即所有事物都是空性的,没有永恒不变的实体。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佛手”这一具象化的意象,巧妙地传达了佛教关于宇宙、生命、真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佛法的智慧与慈悲。
田单拜齐将,即墨乘孤危。
群心效死斗,燕士不敢支。
一朝宠禄盛,惜身思自持。
小敌竟不下,大冠空若箕。
功名每如此,树立终凌夷。
国家匪忧危,宠尔将何为?
动怀首鼠计,退与灾祸期。
向非鲁连子,身死节亦亏。
¤
吴宫美人青犊刀,自裁白苎制舞袍。
轻云冉冉白胜雪,《激楚》一曲回风高。
九雏凤钗篸紫玉,长裾窄腰莲步促。
翩翻素袖启朱樱,金笼鹦鹉飞来熟。
馆娃楼阁摇春晖,台城少年醉忘归。
璚窗绮户锁风色,桃树日长蝴蝶飞。
倾城独立世希有,罢吟《渌水》停《杨柳》。
急管繁弦莫苦催,真珠剩买乌程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