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岂千年,羽衣早翩去。
何来云龙顶,依然有其处。
疏轩眺远栖嶙峋,阶前亦立胎仙群。
坡翁公案一重唱,尔时更有张山人。
青山绿野古徐州,黄河之水东南流。
本意登临豁远志,宣房深计翻增愁。
木石岂千年,羽衣早翩去。
何来云龙顶,依然有其处。
疏轩眺远栖嶙峋,阶前亦立胎仙群。
坡翁公案一重唱,尔时更有张山人。
青山绿野古徐州,黄河之水东南流。
本意登临豁远志,宣房深计翻增愁。
这首诗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名为《放鹤亭歌》。诗中描绘了放鹤亭的环境与历史,以及亭子所承载的文化寓意。
首先,诗人以“木石岂千年,羽衣早翩去”开篇,借物喻人,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接着,“何来云龙顶,依然有其处”则引出放鹤亭所在的位置,暗示着历史的痕迹和自然的永恒。
“疏轩眺远栖嶙峋,阶前亦立胎仙群”描绘了放鹤亭周围环境的清幽与神秘,仿佛是神仙栖息之地。这里运用了“眺远”、“嶙峋”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坡翁公案一重唱,尔时更有张山人”提到苏轼(坡翁)与张山人的故事,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底蕴。这里“公案”一词,既指历史事件,也暗含了解不开的谜团或难题的意思。
“青山绿野古徐州,黄河之水东南流”描绘了放鹤亭周边的自然风光,将历史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展现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本意登临豁远志,宣房深计翻增愁”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初衷,却因某种原因而感到忧愁。这里的“宣房深计”可能是指某种难以实现的理想或计划,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历史典故,展现了放鹤亭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生、自然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负疴谢来往,春尽开荆扉。
邻翁念童雉,炊黍馌田归。
蚕幼桑叶尽,麦熟野雉飞。
耕织日可就,而我生计非。
开卷得心赏,千载非今时。
幽居无世缘,微君孰相知。
竹陂有来径,浊酒宜共持。
任真穷百年,已矣甘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