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不可问,人事日荒唐。
芳草绿绵密,王孙归渺茫。
释子平湖殁,无禅穗石亡。
馀生多涕泪,孤雁入寒塘。
天高不可问,人事日荒唐。
芳草绿绵密,王孙归渺茫。
释子平湖殁,无禅穗石亡。
馀生多涕泪,孤雁入寒塘。
这首诗名为《叹逝》,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苍凉而深沉的画面,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句“天高不可问”,以“天高”象征着宇宙的广阔与深远,暗示了对世间事物无法完全理解的无奈。接着,“人事日荒唐”一句,直指社会的混乱与不公,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忧虑。
“芳草绿绵密,王孙归渺茫”两句,运用自然景象来寄托情感。绿草如茵,生机勃勃,却与“王孙归渺茫”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以及人生的孤独与迷茫。
“释子平湖殁,无禅穗石亡”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佛教僧侣的死亡,表达了对生命消逝的哀悼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释子(和尚)平湖的逝去,无禅穗石的消失,都是对生命脆弱和精神追求难以永恒的深刻反思。
最后,“馀生多涕泪,孤雁入寒塘”两句,以余生的泪水和孤雁的寒冷,形象地描绘了生命的孤独与悲凉,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孤雁在寒冷的池塘中飞翔,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物命运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深思。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富有哲理,是明代诗歌中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