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
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
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哀伤与怀旧的情感。开篇“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设定了一个萧瑟的秋天景象,风吹过荒野,带着悲凉之意,黄蒿草随风摇曳,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紧接着“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停下马匹,靠在白杨树下,却没有人能够理解他内心的怀抱和感受。
随后的“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则表达了对旧友的思念和时光易逝的无奈。诗人与昔日穿着相同军装的战友重逢时,却发现彼此都已两鬓斑白,岁月沧桑。
“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诗人登上古代汉朝帝王的陵墓,向南眺望通往长安(今陕西西安)的道路,这里蕴含了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过去繁华时期的怀念。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描绘出一幅荒凉图景,枯萎的树根和藏身其中的小动物——鼯鼠的洞穴,都在无声地诉说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
“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后裔断绝以及历史长河中某些事件或人物被彻底遗忘的感慨。诗中的“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则是对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被挖掘出来的珍贵遗物和精神世界的哀叹,似乎在问这些被重新发现的宝玉及其背后的精神内涵,又该如何去理解和珍视。
最后,“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是诗人对于生命态度的一种总结。面对无常的人生,诗人主张要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既然有酒,就应该尽情地唱出属于自己的人生长歌。这一句也是整个诗篇的情感高潮。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历史记忆的追溯,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历史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