跋涉缘何事,晓行风乍稀。
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
马劣防坭泞,霜黄忆蟹肥。
故园谁作好,岁暮不言归。
跋涉缘何事,晓行风乍稀。
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
马劣防坭泞,霜黄忆蟹肥。
故园谁作好,岁暮不言归。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跋涉途中所见的冬日景象,以及内心深处对故乡的思念。首句“跋涉缘何事”,以疑问开篇,引出诗人行进的目的和动机,似乎是为了某种使命或责任而不得不远行。接着,“晓行风乍稀”一句,点明了时间与天气状况,清晨的风已渐渐平息,为旅途中增添了一丝宁静。
“阴崖凝积霰,冻雨湿征衣”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严寒的景象。阴暗的山崖上,雪粒凝聚成霜,而寒冷的雨水打湿了行人的衣物,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略带凄凉的氛围。这种环境描写不仅突出了季节特征,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孤独。
“马劣防坭泞,霜黄忆蟹肥”则转而描写行进中的具体情境。劣马在泥泞中行走,需要格外小心,而霜后的草地泛黄,让人想起家乡的螃蟹,其肥美令人怀念。这一对比,既体现了旅途的不易,又表达了对家乡生活的向往与眷恋。
最后,“故园谁作好,岁暮不言归”两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岁末之时,面对远方的家园,心中既有对家人的思念,又有对旅途未尽的责任感,难以决断是否归乡。这种情感的复杂性,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远行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