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岐。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
诗人多蹇厄,近日诚有之。
京兆杜子美,犹得一拾遗。
襄阳孟浩然,亦闻鬓成丝。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岐。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
此理勿复道,巧历不能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名为《读邓鲂诗》。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情深,通过对邓鲂诗作的阅读,触发了作者对于诗人命运的感慨和悲哀。
“尘架多文集,偶取一卷披。”开篇即以寻找古籍为引,随手翻开一本书,意外发现了一卷诗集。
“未及看姓名,疑是陶潜诗。”在还没有看到作者名字之前,白居易就根据诗中的风格和内容,猜测这可能是东晋时期隐逸文学家陶渊明的作品,因为陶渊明的诗作以清新自然著称。
“看名知是君,恻恻令我悲。”然而,当他看到作者名字后,才意识到这并非陶渊明之作,而是另一位诗人邓鲂的诗。这时,他的心情变得哀伤起来,因为他对这个叫做邓鲂的诗人的遭遇充满同情。
接下来的内容,白居易通过提及其他几位诗人的不幸遭遇,如京兆杜甫、襄阳孟浩然等人,以及他们虽然才华横溢,但生活并不如意,甚至有过早离世的悲剧。这些描述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哀伤情绪。
“嗟君两不如,三十在布衣。”接着,他提到邓鲂本人的遭遇,更是让人感到难过——邓鲂虽然才华出众,但他的生活却非常困苦,三十岁时还身着粗糙的布衣。
“擢第禄不及,新婚妻未归。”诗中还提到邓鲂在仕途上遭遇挫折,无法获得官职的俸禄,而他的私生活同样充满了不幸,刚结婚的妻子尚未返回家中。
“少年无疾患,溘死于路岐。”最令人悲伤的是,邓鲂并没有得病,却在年轻时便突然去世,这对于白居易来说,是一件非常让人感到不公和哀痛的事情。
“天不与爵寿,唯与好文词。”诗的最后,白居易感慨地说,上天似乎并没有赋予这些才华横溢之人以长寿,只是给了他们写作美好文章的才能。
整首诗通过对邓鲂及其同代其他几位不幸诗人的遭遇的描述和反思,表达了白居易对于文学与命运、天道与个人价值实现之间关系的深刻感悟。
孤峰峙平畴,松杉夹飞岭。
古剑池独奇,两壁插天井。
晃疑将军拜,灵泉奔老耿。
深惟著蛟螭,净莫容虬黾。
昔试盘陀锋,斩斲寻尺矿。
兆瘗银凫多,气结金虎猛。
至今王霸业,堪笑未全骋。
何如吾同游,俯仰无少哽。
小吴不满目,坐览三万顷。
风高塔铃语,日昃萝衣冷。
香积饷醍醐,法喜得隽永。
嗟嗟蛾眉仙,尝来弄光景。
踪迹留雪泥,宇宙寄泡影。
九京倘可作,当为折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