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安期烧药处,今来改作坐禅宫。
数僧梵响满楼月,深谷猿声半夜风。
金简事移松阁迥,綵云影散阆山空。
我来不见修真客,却得真如问远公。
本是安期烧药处,今来改作坐禅宫。
数僧梵响满楼月,深谷猿声半夜风。
金简事移松阁迥,綵云影散阆山空。
我来不见修真客,却得真如问远公。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禅意与自然融合的境界,诗人通过对旧时烧药之地改作坐禅宫的描述,展现了从事物本身到精神层面的转变。"数僧梵响满楼月,深谷猿声半夜风"两句,勾勒出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画面,其中“数僧”指的是僧众的鸣钟之声,而“梵响”则是对佛教梵喉音的吟诵,这些声音在月光下回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深谷猿声半夜风"更增添了一份神秘与野趣,猿啼在夜风中显得尤为凄厉。
"金简事移松阁迥,綵云影散阆山空"两句,则通过对物象的描绘,传达了时间流转和自然景观相互作用的情状。"金简"可能是指古代用以记事的金制简牍,而"事移"则暗示着历史的变迁。"松阁迥"中的“迥”字,形容高远,显现出一座座巍峨的建筑物投影在云间,给人一种遥不可及之感。"綵云影散阆山空"则是对景象更深层次的描绘,云影流动,山谷之间仿佛无尽。
最后两句“我来不见修真客,卻得真如问远公”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寻找不到修炼仙道之人的意境,却意外得到一位名为“真如”的僧侣询问关于“远公”的事。这其中蕴含着对修行者和禅宗智慧的尊崇,以及对知识探求的一种渴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超脱于世俗之外、充满禅意与哲思的空间。
琳山寺前雨翻盆,辟邪渡头争渡喧。
湖光主人敬爱客,解装咄嗟开酒樽。
江城花尽柳亦老,薄暮欢娱怜草草。
殷勤为唤两红颜,始知人好鸟还好。
斑斑鬓间少黑丝,客中不复忧心捣。
阻酒中圣少年时,江湖放浪真忘归。
老来颇丧丈夫勇,心随暝鸟投林飞。
粲粲有道孙,丰姿复乱真。
养气如晴虹,照映塞外春。
好大有馀韵,雨垫乌角巾。
典学万人敌,谈笑五台宾。
篆笔压秦相,翻笑蔡有邻。
长袖果善舞,巨价藏百珍。
岂繄寂寞中,见此妙入神。
平生乐闻善,况我骨肉亲。
孟坚赞炎汉,扬雄赋逐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