阊门杨柳郁金条,恰似章台舞女腰。
舞到秋来人不见,淡烟疏雨晚萧萧。
阊门杨柳郁金条,恰似章台舞女腰。
舞到秋来人不见,淡烟疏雨晚萧萧。
这首诗描绘了苏州阊门外杨柳的景象,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生机与秋日寂寥的对比。
首句“阊门杨柳郁金条”,开篇即点明地点与景物,阊门是苏州的一个重要城门,郁金条则形容杨柳枝叶繁茂,金黄色的柳絮随风飘扬,展现出春天的生机勃勃。
次句“恰似章台舞女腰”,将杨柳的形态比作舞女的腰肢,生动地描绘出杨柳轻盈摇曳的姿态,仿佛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充满了动态美。
第三句“舞到秋来人不见”,转折至秋季,暗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夏日的繁华逐渐消逝,人们不再驻足欣赏这美景,留下的是季节更迭的寂寥感。
最后一句“淡烟疏雨晚萧萧”,以淡烟和疏雨渲染出傍晚时分的宁静氛围,萧萧之声可能是风吹过稀疏的雨滴或落叶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秋意的凄清,使得整幅画面更加丰富而深沉。
整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比春夏秋冬的不同景象,表达了对自然景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语言清新,意境深远。
飘拂微风,芊眠杨柳,上河时候清明。
扇底嬉春,谁人一角重临。
銮舆犹记曾来驻,更赵家、图画重寻。
久消沉,梦华旧录,且说东京。
才人何事搜求苦,数弇州遗恨,直到而今。
倦客相看,此时别自伤心。
金戈铁马经过眼,看廿年、河外霓旌。
剩闲情,渡头艇子,打桨来迎。
淡月依桥,平湖冱水,夜潮寒送归人。
别酒无多,莫教翻污罗裙。
愁来始觉眉尖窄,悔当时、错梦梨云。
掩炉熏、袖底残香,都化秋痕。
扁舟尚有东风约,认摘梅小径,吹絮前村。
一尺江波,年年误却桃根。
春心待共花争发,怕花开、更易伤春。
怯黄昏,不到斜阳,先闭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