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一潭》
《和子瞻三游南山九首.仙游潭五首·其一潭》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

路断游人止,龙藏白沫旋。

剪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

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

(0)
翻译
潭水深得无法涉水而过,潭面狭窄不能容纳船只通过。
道路中断,游客停止前行,隐藏的龙在白色的泡沫中显现。
用剪刀测量藤蔓的长度来确定水面距离,插入石头建造坚固的桥梁。
桥外的居民稀少,他们亲自耕作,无需货币交易。
注释
潭深:形容水很深。
涉:涉水,徒步渡水。
潭小:形容潭面狭窄。
通船:让船通行。
路断:道路中断。
游人止:游客停止前行。
龙藏:龙隐藏。
白沫:白色的泡沫,可能指潭水翻腾。
剪藤:用剪刀剪藤。
量水短:测量水位的长短。
插石:插入石头。
置桥坚:建造坚固的桥梁。
居民少:居民稀少。
躬耕:亲自耕作。
不用钱:不需要货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深且未被世俗打扰的山间潭景。"潭深不可涉,潭小不通船",形象地写出潭水之深邃与狭窄,难以行舟,暗示着此处的僻静与原始。"路断游人止"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偏远,寻常游客难以到达。

"龙藏白沫旋"运用了神话传说,增添了神秘色彩,仿佛潭中有龙在活动,激起白色的泡沫。接下来的"剪藤量水短,插石置桥坚"描述了人们为了过潭而精心设计,用藤蔓测量水深,以石头搭建稳固的桥梁,展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两句"桥外居民少,躬耕不用钱"揭示了这里的宁静生活,人口稀疏,人们自给自足,无需货币交易,体现了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化生活状态。整体上,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展现了南山仙游潭的自然之美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玉簪花·其二

何处佳人竞晚妆,素钗斜倚曲栏旁。

月明应讶花无影,风细时闻玉有香。

(0)

岭南三名相·其三丘文庄

张崔二献称唐宋,丘起琼台辅圣明。

千载斯文闻后死,几人吾党续先生。

(0)

茅中峨觐毕之建宁二守任

觐归衔命下沧洲,佐郡闽南最上流。

龙剑可能延渚合,熊幡应为幔亭留。

黄堂画诺赓新咏,沧海华封感旧游。

从此相望天万里,思君多在碧云楼。

(0)

游观音阁

蕊宫琪树隐瑶京,出郭逢僧几问名。

白马金牛归想像,盘龙踞虎自回萦。

香台倒影穿帘入,石壁含毫绕殿明。

本是化城无住处,皈依徒自笑尘缨。

(0)

赠陈宗伯致政归莆阳·其一

八座青门怅别馀,贤哉真拟汉廷疏。

南宫暂解尚书履,西掖应抛学士鱼。

世事且须看定局,畏途聊喜遂闲居。

极知安石苍生繫,怅望东山意未舒。

(0)

答张崌崃中丞二首·其二

烽火城西猎骑微,南楼清暇霁霜威。

稚歌出牧声新变,缓带临池色故飞。

遂有锦溪来锦绣,遥传珠海尽珠玑。

怀中纵有堪酬璧,不及君家玉案希。

(0)
诗词分类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诗人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