蕊宫琪树隐瑶京,出郭逢僧几问名。
白马金牛归想像,盘龙踞虎自回萦。
香台倒影穿帘入,石壁含毫绕殿明。
本是化城无住处,皈依徒自笑尘缨。
蕊宫琪树隐瑶京,出郭逢僧几问名。
白马金牛归想像,盘龙踞虎自回萦。
香台倒影穿帘入,石壁含毫绕殿明。
本是化城无住处,皈依徒自笑尘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观音阁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宗教信仰的思考。
首联“蕊宫琪树隐瑶京,出郭逢僧几问名”,以“蕊宫琪树”和“瑶京”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清幽的氛围,暗示了观音阁所在之地的神圣与美丽。诗人走出城郭,遇到僧人询问,既体现了对宗教场所的尊重,也预示着接下来将有一段精神之旅。
颔联“白马金牛归想像,盘龙踞虎自回萦”,通过“白马金牛”的想象与“盘龙踞虎”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观音阁周围环境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寓意着佛法的威严与力量。
颈联“香台倒影穿帘入,石壁含毫绕殿明”,描绘了观音阁内香烟缭绕、光影交错的景象,既有视觉上的美感,也象征着内心的宁静与光明。香台的倒影穿过帘幕,石壁上的笔墨环绕殿堂,增添了艺术与宗教的融合之美。
尾联“本是化城无住处,皈依徒自笑尘缨”,表达了诗人对佛教中“化城”的理解——即一切皆是虚幻,没有永恒的停留之处。皈依佛教是为了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解脱。诗人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感悟,既是对佛教教义的深刻理解,也是对自身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观音阁的自然景观与宗教氛围,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信仰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深入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独特的审美情趣与哲学智慧。
野人官职与心违,何况经年未得归。
一夕秋风无限思,偶来凭槛到斜晖。
芳樽到日恰清明,似与嘉辰默计程。
拟助林园延胜赏,肯容桃李落繁英。
老来官爵浑无味,闲里杯盘却有情。
见说使车临岱麓,倘能相过共飞觥。
新定溪山国,病怀忻所依。
桐君谈药妙,严濑得鱼肥。
吏退钞书谱,朋来典道衣。
轩车如顾我,春酒上苔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