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
《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全文
唐 / 齐己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侵]韵

丰衣足食处莫住,圣迹灵踪好遍寻。

忽遇文殊开慧眼,他年应记老师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bìngzhōngmiǎnsòngxiǎoshīwǎngqīngliángshānshèng
táng /

fēngshíchùzhùshènglíngzōnghǎobiànxún

wénshūkāihuìyǎnniányìnglǎoshīxīn

注释
丰衣足食:指生活富裕,衣物充足,食物丰富。
圣迹:神圣人物或事件留下的痕迹或地点。
灵踪:灵性存在的迹象或踪迹,常指宗教圣地等。
文殊:文殊菩萨,佛教中的智慧菩萨,象征智慧与悟性。
慧眼:超越世俗的洞察力,能看清事物真相的智慧之眼。
老师心:这里指老师的教导或恩师的栽培之心,含有感恩和铭记之意。
翻译
在物质充足的地方不要停留,要到处寻找神圣的遗迹和灵性的踪迹。
如果突然遇到文殊菩萨开启你的智慧之眼,他年应当铭记老师的教诲于心。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齐己的作品,名为《病中勉送小师往清凉山礼大圣》。从这四句话来看,诗人在病中,然而他并没有沉浸于个人苦难,而是在鼓励一位年轻的僧侣去清凉山拜访一位高僧。

“丰衣足食处莫住”,这一句表达了对物质生活不执着的态度。诗人在这里提醒小师,虽然有衣有食,但不要沉迷于这些现世的享受,而应该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成长。

“圣迹灵踪好遍寻”则是鼓励小师去寻访那些圣者的足迹和遗留下的智慧。这里的“圣迹灵踪”指的是佛祖或得道高僧留下的教诲和修行的痕迹。

“忽遇文殊开慧眼”,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常被描绘为持经而坐。在这里,“文殊开慧眼”意味着在旅途中偶然得到启发或悟到真理。

最后一句“他年应记老师心”,诗人叮嘱小师将来回忆此刻,应当铭记教导自己的长者之心。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尊重,更是对精神引领者的感激和怀念。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法的融合,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宗教情怀,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后学传承的关切,以及对于精神成长重要性的强调。

作者介绍
齐己

齐己
朝代:唐   籍贯: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   生辰:863年—937年

齐己(863年—937年)出家前俗名胡德生,晚年自号衡岳沙门,湖南长沙宁乡县祖塔乡人,唐朝晚期著名诗僧。 
猜你喜欢

送女兄夫周龙冈北上·其二

少年看授馆,母氏爱无分。

具食求常嗜,延宾待异闻。

贵迟占命屡,别久寓书勤。

此意今谁忆,空馀吾与君。

(0)

议狱诗·其八

南睢重骨立,太甲本思庸。

孟明岂不念,秦穆霸西戎。

井田与封建,赫赫垂镐丰。

唐明失懿矩,效此肉刑同。

安得缇萦氏,千载鼓芳风。

应有鸡鸣调,垂仁汉牍中。

(0)

介休

淡霓生岩际,奔泉下石间。

龙蛇方起陆,雀鼠尚争山。

雨静前村市,秋凋故国颜。

介君祠庙在,风义夐难攀。

(0)

王蒙秋山草堂图

静看黄鹤山樵画,神蕴锦里高人诗。

两行秋树红复绿,独拔中峰参且差。

意行水宿皆适性,谷粒坊芹可乐饥。

茅檐把卷何为者,此间奚必重题词。

(0)

董邦达枫溪观瀑图

从心不踰矩,得意可忘筌。

堪识此图妙,休将六法诠。

高人宛濠上,飞瀑自云巅。

枫叶落英似,武陵然否然。

(0)

青龙桥

青龙桥北落涨痕,青龙桥西蓊绿原。

黍高稻下皆怒长,暑雨快霁晞朝暾。

交风怀新岂易致,经予旦夕萦愁烦。

年来大田幸有获,酬以慰庆西成间。

即今消息复可冀,还蕲雨旸时寒暄。

(0)
诗词分类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诗人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