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沿庭砌,清闲日掩扉。
晚凉疏雨过,落叶觉蝉稀。
天籁自鸣竹,砧声谁捣衣。
僧寮不过此,何必扣玄机。
野草沿庭砌,清闲日掩扉。
晚凉疏雨过,落叶觉蝉稀。
天籁自鸣竹,砧声谁捣衣。
僧寮不过此,何必扣玄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书斋周围的宁静景象。"野草沿庭砌"写出了庭院台阶边野生草木的自然生长,展现出一种质朴而清幽的环境。"清闲日掩扉"则体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常常关闭门窗,享受这份静谧。
"晚凉疏雨过,落叶觉蝉稀"描绘的是傍晚时分,稀疏的雨滴带来一丝凉意,落叶声中蝉鸣渐少,显得格外宁静。"天籁自鸣竹"将风吹竹叶的声音比作天籁,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的和谐之美。
"砧声谁捣衣"一句,通过远处传来的捣衣声,暗示了季节更迭和生活的日常琐事,也增添了诗的温情。最后,诗人感慨道,在这样的环境中,僧侣的生活也不过如此,无需过多追求深奥的哲理,"何必扣玄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和对复杂世事的淡然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静谧、清寂的书斋生活画面,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