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烛影摇红》
《烛影摇红》全文
清 / 李慈铭   形式: 词  词牌: 烛影摇红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

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刚听雏尼噪栋。

报尚书、铜槃馔拥。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烛蕊银荷缀凤。

倩双花、金尊对捧。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

(0)
鉴赏

这首《烛影摇红》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冬末时节,岁末宴席未备,却已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诗中以“蓬门”、“白发”、“雏尼”、“尚书”、“禅侣”等形象,展现了不同身份人物在岁末的活动与情感。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开篇点明时令与场景,冬末时节,年节的盛宴还未准备,但已有了节日的气息。“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蓬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这里借以形容家境普通,而“悬弧”则是古代习俗,指在孩子出生后将弓箭悬挂于门上,象征着希望孩子能成为英雄豪杰,此处暗含对子女的期望与祝福。“白发扶残梦”,白发老人在岁末之际,或许在回忆过去,或是对未来有所期待。

“刚听雏尼噪栋,报尚书、铜槃馔拥”,“雏尼”指小和尚,这里可能是借以形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尚书”相对应,代表了官宦之家的欢乐。“铜槃馔拥”则描绘了丰盛的宴席,铜盘装满食物,宾客们围绕着享用美食的场景。

“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袖薰”可能是指官员退朝后的闲适时光,与“禅侣”形成对比,前者是世俗的享受,后者则是精神的追求。“催笺传送”则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通过书信传递情感与思想。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碫磨”可能是指磨墨的工具,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文人写作的情景,“蜜梅香搞经帘重”则可能是对书房环境的描写,书香与梅香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泥金貂”可能是指穿着华丽的官员,这里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向往,“笑发床头瓮”则可能是对酒的渴望,希望能在岁末之际,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酒佳肴。

“烛蕊银荷缀凤。倩双花、金尊对捧”,“烛蕊银荷缀凤”描绘了烛光摇曳,银色的烛台装饰着凤凰图案的景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双花、金尊对捧”则可能是对宴会中男女主人的描绘,他们举杯相敬,体现了和谐与礼节。

“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绣衮”可能是指华丽的官服,“渔蓑”则是渔民的衣物,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与亲人朋友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烛影摇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岁末时节,不同阶层人们在节日中的生活场景,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作者介绍
李慈铭

李慈铭
朝代:清   字:式侯   号:莼客   籍贯:晚年自署越缦老   生辰:1830~1894

李慈铭(1830~1894)晚清官员,著名文史学家。初名模,字式侯,后改今名,字爱伯,号莼客,室名越缦堂,晚年自署越缦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西郭霞川村人。光绪六年进士,官至山西道监察御史。数上封事,不避权要。日记三十余年不断,读书心得无不收录。学识渊博,承乾嘉汉学之余绪,治经学、史学,蔚然可观,被称为“旧文学的殿军”。 
猜你喜欢

秋晚新晴

杖屦访郊晴,秋光泼眼明。

溪痕经水没,山面拨云呈。

霞影收虹影,砧声急雁声。

芙蓉花在否,滑路倩人行。

(0)

次韵内兄舒通叟太博寓云南僧舍

河海翻飞信有由,相逢莫学楚囚愁。

人方椎髻说苏子,天把布衣存武侯。

世变古今张与翕,人心造化去中留。

云南高处应看透,许得溪翁入坐不。

(0)

次单君范袖来汪西皋所撰咏秋十章以示因和之十绝·其六

木犀风了桂花风,几日中閒景不同。

惟有黄花偏耐老,饱收霜露玉成功。

(0)

涑口守风

办舟留襄阳,辟风泊涑口。

得行秋甲辰,初到夏癸酉。

跛鳖已自惯,束发至衰朽。

坐是冥得丧,况复多病后。

绝怜操舟儿,不惜脱颖手。

顾瞻岘山亭,觌面可搴取。

微风吹薄暮,霁景挂高柳。

凉月欲略箕,阴氛尚侵斗。

明朝起柂计,未敢决可否。

身已不藉在,心自无何有。

一事萌一意,但见掣君肘。

拥书坐蓬窗,醉我不以酒。

(0)

过三桥怀山台

卖花声里凭阑处,沽酒楼前对雨时。

景物如初人自老,夕阳波上燕差池。

(0)

程簿能静袖诗来访次韵

高吟鼎脔屡经尝,群噪纷纷子贡墙。

雪曲我应惭郢下,笛声公自感山阳。

堪嗟绛老泥涂役,孤负春官桃李场。

斗大康山盛儒者,凭谁推此叩循良。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路温舒 戴圣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