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
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刚听雏尼噪栋。
报尚书、铜槃馔拥。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烛蕊银荷缀凤。
倩双花、金尊对捧。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
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刚听雏尼噪栋。
报尚书、铜槃馔拥。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烛蕊银荷缀凤。
倩双花、金尊对捧。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
这首《烛影摇红》是清代诗人李慈铭所作,描绘了冬末时节,岁末宴席未备,却已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诗中以“蓬门”、“白发”、“雏尼”、“尚书”、“禅侣”等形象,展现了不同身份人物在岁末的活动与情感。
“冬尾三朝,岁筵未办椒花颂”,开篇点明时令与场景,冬末时节,年节的盛宴还未准备,但已有了节日的气息。“蓬门犹说是悬弧,白发扶残梦”,蓬门指的是简陋的门户,这里借以形容家境普通,而“悬弧”则是古代习俗,指在孩子出生后将弓箭悬挂于门上,象征着希望孩子能成为英雄豪杰,此处暗含对子女的期望与祝福。“白发扶残梦”,白发老人在岁末之际,或许在回忆过去,或是对未来有所期待。
“刚听雏尼噪栋,报尚书、铜槃馔拥”,“雏尼”指小和尚,这里可能是借以形容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与“尚书”相对应,代表了官宦之家的欢乐。“铜槃馔拥”则描绘了丰盛的宴席,铜盘装满食物,宾客们围绕着享用美食的场景。
“袖薰朝罢,禅侣分餐,催笺传送”,“袖薰”可能是指官员退朝后的闲适时光,与“禅侣”形成对比,前者是世俗的享受,后者则是精神的追求。“催笺传送”则暗示了文人墨客之间的交流,通过书信传递情感与思想。
“碫磨齐馀,蜜梅香搞经帘重”,“碫磨”可能是指磨墨的工具,这里可能是在描述文人写作的情景,“蜜梅香搞经帘重”则可能是对书房环境的描写,书香与梅香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高雅的氛围。
“便思一醉泥金貂,笑发床头瓮”,“泥金貂”可能是指穿着华丽的官员,这里表达了对奢华生活的向往,“笑发床头瓮”则可能是对酒的渴望,希望能在岁末之际,与家人朋友共享美酒佳肴。
“烛蕊银荷缀凤。倩双花、金尊对捧”,“烛蕊银荷缀凤”描绘了烛光摇曳,银色的烛台装饰着凤凰图案的景象,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双花、金尊对捧”则可能是对宴会中男女主人的描绘,他们举杯相敬,体现了和谐与礼节。
“愿从今后,绣衮渔蓑,翠蛾长共”,“绣衮”可能是指华丽的官服,“渔蓑”则是渔民的衣物,这里表达了诗人希望无论是在官场还是在民间,都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自由,与亲人朋友共享天伦之乐的愿望。
整体而言,《烛影摇红》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岁末时节,不同阶层人们在节日中的生活场景,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期许,充满了浓厚的人情味和生活气息。
杖屦访郊晴,秋光泼眼明。
溪痕经水没,山面拨云呈。
霞影收虹影,砧声急雁声。
芙蓉花在否,滑路倩人行。
办舟留襄阳,辟风泊涑口。
得行秋甲辰,初到夏癸酉。
跛鳖已自惯,束发至衰朽。
坐是冥得丧,况复多病后。
绝怜操舟儿,不惜脱颖手。
顾瞻岘山亭,觌面可搴取。
微风吹薄暮,霁景挂高柳。
凉月欲略箕,阴氛尚侵斗。
明朝起柂计,未敢决可否。
身已不藉在,心自无何有。
一事萌一意,但见掣君肘。
拥书坐蓬窗,醉我不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