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冰肌可耐寒。一枝清瘦倚栏杆。
夜来愁损不成欢。
小劫华鬘留色相,诸天风雨幸平安。
何时归去步姗姗。
玉骨冰肌可耐寒。一枝清瘦倚栏杆。
夜来愁损不成欢。
小劫华鬘留色相,诸天风雨幸平安。
何时归去步姗姗。
这首《浣溪沙》由清代诗人陈家庆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冬日里玉骨冰肌、清瘦倚栏的美丽景象。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情感。
首句“玉骨冰肌可耐寒”直接点明了主题,将人体比作冬日里的玉骨冰肌,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冬日的寒冷,也暗示了人物的高洁与坚韧。接着,“一枝清瘦倚栏杆”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谧与孤独感,一枝清瘦的花枝在寒风中独立,仿佛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孤傲而坚强。
“夜来愁损不成欢”则透露出一丝淡淡的忧愁与无奈,夜晚的寂静与寒冷似乎加重了诗人的思绪,使得他无法享受片刻的欢愉。这种情绪的转折,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小劫华鬘留色相,诸天风雨幸平安”两句,运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将个人的忧虑与外界的风雨相比拟,表达了对平安与和谐的渴望。同时,“小劫”与“诸天风雨”形成对比,突出了个人命运与宇宙洪荒之间的渺小与脆弱,又在“幸平安”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与希望。
最后,“何时归去步姗姗”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回归宁静与自由生活的向往,步姗姗既是对归途的期待,也是对心灵释放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融入了深沉的哲思与情感的抒发,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南望商于北帝都,两堪栖托两无图。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岩畔早凉生紫桂,井边疏影落高梧。
一杯渌酒他年忆,沥向青波寄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