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诗中,诗人描述了自己对寺庙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他赞赏寺庙的清净环境,僧侣们的简单生活,以及在那里能得到心灵的满足,如品茗、沐浴和洗涤心灵。诗人特别提到在东都的经历,那里人声嘈杂让他感到厌倦,而寺庙的宁静则成为他向往的避风港。
诗中通过对比京城的喧嚣与吴都(苏州)的清雅,表达了对寺庙环境的赞美,特别是净土寺的石矼、泉水等自然景观,他认为即使偶尔造访也难以尽兴,如果能在此终老,恐怕会感到遗憾。整体上,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超脱尘俗生活的追求和对精神净化的渴望。
弹指华年过。掩重关、鬓丝禅榻,六时清课。
知己关情千里别,貌出寒花似我。
有多少、冰霜摧挫。
客到任嘲玄尚白,只素衣、空惹缁尘涴。
名山约,几时果。怀人远道情无那。
划炉灰、唤添商陆,彻宵痴坐。
一派角声边月晓,冷艳盈盈欲堕。
更玉齿、粲然微瑳。
姑射仙姝天际想,笑骚人、有句吟难妥。
凭驿使,寄君和。
买陂塘、半圆杨柳,荔枝偏要临水。
鸳鸯教向珊瑚影,看杀宋香陈紫。当小至。
抛一颗、游鱼争唼扬冰翅。含霞吐绮。
把黑叶离离,朱苞烨烨,消受当芳饵。
鸣琴去,舟逐兰苕翡翠。匏巴机赤忘矣。
金盘玉箸休相忆,差与赤樱相似。君且止。
休钓国、桃枝用尽谁知尔。皤皤奈此。
更酒浸芙蓉,丹调菡萏,笑逐采莲子。
汉台南面,越城东臂,胜地曾作蘅皋。
湖通珠浦,溪连香谷,花木一一分曹。
兰亭几度,觞咏罢、徒有蓬蒿。
难陶写,把丝竹,留教山鸟啾嘈。
幸狐狸,知谢公白血,珍同水碧金膏。
微躯安惜,乾崩坤裂,平陵一死洪毛。
与龙髯马角,和粪土、同委员濠。
炊残白骨,牛羊总成,一片腥臊。
弯头锦石似天屏。斜对寺门青。
人家尽在芙蓉瓣,恨苍翠、沾湿窗棂。
花半未名,禽多有姓,镇日共松亭。
天然生就白云城。万嶂绕空冥。
春归此地无人见,尽花气、薰煞仙灵。
香雨渐消,频生皓月,缓步过前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