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头锦石似天屏。斜对寺门青。
人家尽在芙蓉瓣,恨苍翠、沾湿窗棂。
花半未名,禽多有姓,镇日共松亭。
天然生就白云城。万嶂绕空冥。
春归此地无人见,尽花气、薰煞仙灵。
香雨渐消,频生皓月,缓步过前汀。
弯头锦石似天屏。斜对寺门青。
人家尽在芙蓉瓣,恨苍翠、沾湿窗棂。
花半未名,禽多有姓,镇日共松亭。
天然生就白云城。万嶂绕空冥。
春归此地无人见,尽花气、薰煞仙灵。
香雨渐消,频生皓月,缓步过前汀。
这首《一丛花·题西宁长春寺》由明末清初诗人屈大均所作,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美的寺院景象。
首先,诗人以“弯头锦石似天屏”开篇,巧妙地将山石比作天边的屏障,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展现出山石的壮观与独特。接着,“斜对寺门青”一句,通过“青”字,不仅描绘了寺院门前山色的青翠,也暗示了寺院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人家尽在芙蓉瓣”则将视线从山景转向了寺院周边的人家,以“芙蓉瓣”比喻花瓣般的房屋,生动地展现了居住环境的精致与美丽。随后,“恨苍翠、沾湿窗棂”一句,通过“恨”字表达了一种对大自然美景的深切喜爱与向往,同时也描绘了窗外苍翠欲滴的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接下来,“花半未名,禽多有姓”两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花与鸟赋予了生命,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生命的多样性和独特性。“镇日共松亭”则描绘了人们在松亭中度过一天的悠闲生活,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氛围。
最后,“天然生就白云城。万嶂绕空冥”两句,将整个场景提升至更高的境界,以“白云城”象征着理想中的仙境,而“万嶂绕空冥”则描绘了群山环绕、云雾缭绕的神秘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中的超然脱俗之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