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舟昔繫海门石,尘世俄惊十二年。
白浪已空宋折戟,绿杨惟有蜀啼鹃。
慈元殿古寒烟合,永福陵孤昃日悬。
牧竖不知亡国恨,一声羌笛过南阡。
孤舟昔繫海门石,尘世俄惊十二年。
白浪已空宋折戟,绿杨惟有蜀啼鹃。
慈元殿古寒烟合,永福陵孤昃日悬。
牧竖不知亡国恨,一声羌笛过南阡。
这首诗名为《重游厓山》,是明代诗人叶菁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重访厓山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历史的厚重与哀愁。
首联“孤舟昔繫海门石,尘世俄惊十二年”,以孤舟系于海门石起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短短十二年间,世事沧桑,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
颔联“白浪已空宋折戟,绿杨惟有蜀啼鹃”运用对比手法,将历史的沉寂与自然的生机形成鲜明对照。宋朝的折戟已被白浪冲刷得无影无踪,而绿杨之下,只有蜀地的杜鹃啼鸣,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在自然之中逐渐淡去,但又以另一种形式留存。
颈联“慈元殿古寒烟合,永福陵孤昃日悬”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悲凉氛围。慈元殿的寒烟笼罩,永福陵的日落西斜,都营造出一种凄清、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哀伤。
尾联“牧竖不知亡国恨,一声羌笛过南阡”则通过牧童吹奏羌笛这一细节,展现了历史的悲剧对于普通民众的影响。牧童无知无觉,只是一声羌笛悠扬,却跨越时空,触动了读者的心弦,引发对历史悲剧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自然景象的渲染,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哀悼。叶菁以细腻的笔触,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记忆紧密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
周司徒,真丈夫,直气棱棱霄汉俱。
致君不作尧舜主,拂衣归卧山中庐。
山中卧,今几载,鹤貌童童履声在。
十书五疏招不回,九重虚席空相待。
北来颉利西羌胡,争问司徒今有无。
乃知系国轻重者,不独庙堂公与孤。
周司徒,真丈夫。
散策行迂路,离离坐石桥。
柳烟依日睡,花雨趁风飘。
大笑逢开口,相期怕折腰。
深杯冯自酌,清韵倩人敲。
家食本同舍,官资拟共寮。
尘心无地著,客气有冰消。
风月本人分,乾坤定我交。
若知难重担,何以荅清朝。
后望须刊竹,初心学理苗。
看云还绝巘,乘月欲通宵。
臣节千年重,君门万里遥。
无端发长恨,画角一声谯。
前年棘闱苦多雨,观音街前泥没股。
单袍赤脚来叩帘,八郡英豪面如土。
今年此日雨复多,长安走马知如何。
鱼龙惯识风浪色,禹门宁畏高嵯峨。
冲冠已夺战士气,落笔不数将军戈。
岂无昌黎豁衡岳,或有傅说为滂沱。
桂香葳蕤晚含露,天汉西流闻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