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陪末议,荏苒七年馀。
夜漏秋同听,春潮晓共趍。
仲淹空有策,和靖却无书。
垂老交游尽,临风泪满裾。
玉堂陪末议,荏苒七年馀。
夜漏秋同听,春潮晓共趍。
仲淹空有策,和靖却无书。
垂老交游尽,临风泪满裾。
这首明代李昌祺的挽诗,表达了对王汝嘉侍读的深深哀悼之情。"玉堂陪末议"描绘了他在朝廷中地位不高但仍积极参与讨论的场景,"荏苒七年馀"则感慨时光匆匆流逝。诗人通过"夜漏秋同听,春潮晓共趍",回忆与王汝嘉共度的夜晚和清晨时光,这些细节展现出他们深厚的友情。
"仲淹空有策,和靖却无书"引用了范仲淹和林和靖的典故,暗示王汝嘉虽有才智却未得施展,暗含对他生平未竟之志的惋惜。最后两句"垂老交游尽,临风泪满裾"直抒胸臆,表达了在王汝嘉年事已高、交游渐少时,诗人面对他的离世,内心充满悲痛,泪水沾湿衣襟,感人至深。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寓哀于事,是对亡友深情的怀念。
薄絮团云,红棉裹雪,制拟圆蟾。
见几回睡起,枕痕徐拭,七盘舞倦,香汗微粘。
朱户春闲,绛台昼永,暖玉无暇掩翠奁。
看花去,爱女郎代扑,一笑轻拈。五丝缠胜吴蚕。
更熨贴、还将绣样添。
漫愁多慵抹,柳眉翠减,酒深羞揾,杏颊朝酣。
浴罢银屏,妆成珠箔,白覆兰胸透茜衫。
难忘处,羡芙蓉镜畔,得近纤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