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榆钱,恰是赎将春去。乱红飘、残莺无语。
断肠春去。又值黄梅雨。燕慵飞、绣帘偷觑。
嗔婢垂帘,几向枝头如诉。故衔泥、把花笺污。
晚香浮处。见蔷薇半吐。翠烟锁、一林飞絮。
满地榆钱,恰是赎将春去。乱红飘、残莺无语。
断肠春去。又值黄梅雨。燕慵飞、绣帘偷觑。
嗔婢垂帘,几向枝头如诉。故衔泥、把花笺污。
晚香浮处。见蔷薇半吐。翠烟锁、一林飞絮。
这首清代朱中楣的《风中柳·春归咏燕》描绘了一幅春日将逝、夏日来临的动人画面。"满地榆钱"象征着春天的结束,"赎将春去"形象地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乱红飘、残莺无语"通过落花和沉默的莺鸟,渲染了春色阑珊的氛围。
"断肠春去"直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哀愁,紧接着描述了黄梅雨的到来,燕子因雨而懒于飞翔,只能透过绣帘偷窥外面的世界。"嗔婢垂帘,几向枝头如诉"以拟人手法,写燕子仿佛在向女仆诉说自己的无奈和失落。
"故衔泥、把花笺污"进一步描绘燕子的行为,它们忙碌地衔泥筑巢,无意间沾染了花瓣,似乎在为春的消逝增添一丝哀伤。"晚香浮处"暗示了蔷薇开始绽放,带来一丝夏日的气息。"翠烟锁、一林飞絮"则描绘了飞絮漫天的景象,与初夏的清新相映成趣。
整首词以燕子的视角,细腻地展现了春去夏来的自然变迁,以及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情感深沉,语言优美。
浩然天地秋,凉风日萧索。
宪也固非病,回焉不改乐。
公秫已堪酿,兵厨有近约。
以此邀子车,主礼岂云薄。
伊阙十五里,唐朝三百年。
岁寒林木在,王氏子孙传。
门有登龙客,风生饮虎泉。
丹方齐代刻,龛像魏时镌。
居士山长对,郎君谷已迁。
塔巍花缭绕,溪净竹婵娟。
水记空陈迹,烽台息旧烟。
陆浑平犷俗,八节稳渔船。
嗣绝伤宫傅,碑亡叹郑虔。
石楼延客醉,天竺伴僧禅。
寓目鸣銮地,追怀夺锦篇。
白云最深处,约我咏归田。
待次归来偃月城,邻公笑我拙谋生。
藏书有穴期传世,负郭无田不问耕。
朝市风波谁弄险,江湖鱼鸟自忘情。
吴门建第君何晚,水阁山斋到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