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杪迟甘霖,忧怀已不禁。
忽沾盈尺泽,胜获双南金。
乃者夏方半,秧苗方刺针。
高原与下隰,均待天浆斟。
屯云聚复散,震雷久收音。
四野骄阳炽,愁思与日深。
嗟予德诚薄,大君愧知临。
惟此祈年志,夙夜怀钦钦。
伫望有渰兴,慰我三农心。
春杪迟甘霖,忧怀已不禁。
忽沾盈尺泽,胜获双南金。
乃者夏方半,秧苗方刺针。
高原与下隰,均待天浆斟。
屯云聚复散,震雷久收音。
四野骄阳炽,愁思与日深。
嗟予德诚薄,大君愧知临。
惟此祈年志,夙夜怀钦钦。
伫望有渰兴,慰我三农心。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雨水的深切期盼,以及对农业丰收的热切愿望。开篇“春杪迟甘霖,忧怀已不禁”,表达了在春天末期,迟迟未见甘霖滋润大地,诗人内心的忧虑之情已经难以抑制。接着,“忽沾盈尺泽,胜获双南金”一句,以雨水的降临比喻丰收的喜悦,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雨水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乃者夏方半,秧苗方刺针”描述了夏季过半,稻田中秧苗刚刚开始生长的情景,强调了雨水对于作物成长的关键作用。“高原与下隰,均待天浆斟”则进一步说明了无论高处还是低洼之地,都期待着雨水的均匀滋润。
“屯云聚复散,震雷久收音”描绘了云层聚集又散去,雷声渐止的景象,预示着雨水即将来临。“四野骄阳炽,愁思与日深”则通过炎热的夏日阳光,反衬出诗人对雨水的渴望日益加深。
最后,“嗟予德诚薄,大君愧知临”表达了诗人自谦之语,认为自己的德行不足,对君王的关怀表示愧疚。“惟此祈年志,夙夜怀钦钦”表明了诗人日夜祈求风调雨顺的心愿。“伫望有渰兴,慰我三农心”则寄托了诗人对农民丰收的深深祝福和期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对雨水的期盼和农业丰收的向往,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
闻道潜溪千叶紫,主人不剪要题诗。
欲搜佳句恐春老,试遣七言赊一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