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刘仲海·其二》
《挽刘仲海·其二》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竹窗幽户久栖迟,不道无官枉盛时。

綵笔长书五花诰,大儿身到凤凰池。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挽刘仲海(其二)》中的片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竹窗幽户久栖迟”,以“竹窗”与“幽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暗示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同时也预示着其离世后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栖迟”二字,既表达了居住的状态,也暗含了停留、驻足之意,仿佛在诉说着逝者在世时的悠然自得与对生活的热爱。

次句“不道无官枉盛时”,则在情感上产生了转折,揭示了对逝者未能在权力与荣耀中度过一生的惋惜之情。“不道”二字,带有意外与遗憾的意味,强调了对逝者未能充分利用其才华与机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后两句“彩笔长书五花诰,大儿身到凤凰池”,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彩笔长书五花诰”描绘了逝者生前的辉煌成就,他以才华横溢的文笔书写了无数的荣耀与赞美,这不仅体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也是对其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而后一句“大儿身到凤凰池”则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逝者在仕途上的成功与荣耀,达到了权力与地位的巅峰,如同凤凰池中的凤凰,高飞于云端之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尊贵。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不仅展现了逝者生前的辉煌与成就,也表达了对其未能在权力与荣耀中达到顶峰的惋惜与遗憾。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成就与命运的描绘,以及对其离世后孤独与寂寞的感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价值与命运的思考。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0)

和裘笙白孝廉秋夕忆永丰景物见怀韵·其二

犹记离筵袂未分,狂歌相对正微醺。

楼前花萼临秋水,画里江城倚夕曛。

桐老凤巢空滴雨,天高鹗路欲盘云。

瀛洲何日重携手,指点家山话故群。

(0)

庐山天池寺联

一水印天心,指月证三生之果;

六根无我相,饮泉清万劫之尘。

(0)

观音堂联

有感斯通,慈悲洒遍杨枝露;

无微不至,悔悟难期杜木天。

(0)

对联

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

(0)

挽张之洞联

自昔云然,身历夫越吴晋楚诸邦,敷文教,振武功,裕国安民,谋猷共仰,既电谕乘龙北上,知其台阁独登,翘首中朝贤令辟;

而今已矣,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重外交,修内治,经天纬地,奏议俱存,忽邮传跨鹤西归,恨未祭筵亲奉,伤心来世再同游。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赵企 张衡 沈彬 郑文宝 孙承宗 谢安 江湜 牛希济 杨坚 章楶 卢思道 虞世基 东方朔 杜光庭 王景 李公麟 沈晦 金圣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