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幽户久栖迟,不道无官枉盛时。
綵笔长书五花诰,大儿身到凤凰池。
竹窗幽户久栖迟,不道无官枉盛时。
綵笔长书五花诰,大儿身到凤凰池。
这首诗是明代杨士奇所作的《挽刘仲海(其二)》中的片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感慨。
首句“竹窗幽户久栖迟”,以“竹窗”与“幽户”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暗示了逝者生前的生活环境与性格特征,同时也预示着其离世后的孤独与寂寞。这里的“栖迟”二字,既表达了居住的状态,也暗含了停留、驻足之意,仿佛在诉说着逝者在世时的悠然自得与对生活的热爱。
次句“不道无官枉盛时”,则在情感上产生了转折,揭示了对逝者未能在权力与荣耀中度过一生的惋惜之情。“不道”二字,带有意外与遗憾的意味,强调了对逝者未能充分利用其才华与机遇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逝者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后两句“彩笔长书五花诰,大儿身到凤凰池”,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彩笔长书五花诰”描绘了逝者生前的辉煌成就,他以才华横溢的文笔书写了无数的荣耀与赞美,这不仅体现了其卓越的文学才能,也是对其人生价值的一种肯定。而后一句“大儿身到凤凰池”则以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了逝者在仕途上的成功与荣耀,达到了权力与地位的巅峰,如同凤凰池中的凤凰,高飞于云端之上,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与尊贵。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不仅展现了逝者生前的辉煌与成就,也表达了对其未能在权力与荣耀中达到顶峰的惋惜与遗憾。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状态、成就与命运的描绘,以及对其离世后孤独与寂寞的感慨,深刻地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与哀思,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价值与命运的思考。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自昔云然,身历夫越吴晋楚诸邦,敷文教,振武功,裕国安民,谋猷共仰,既电谕乘龙北上,知其台阁独登,翘首中朝贤令辟;
而今已矣,眼观乎咸同光宣四代,重外交,修内治,经天纬地,奏议俱存,忽邮传跨鹤西归,恨未祭筵亲奉,伤心来世再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