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杪寻若杜若洲,崆峒岩畔紫烟浮。
杯传柏叶香生煖,石滴泉花意自幽。
苔藓濛濛晴似雨,云霞冉冉夏疑秋。
华鸱白鹿还堪拟,勾漏黄龙人望收。
览胜不妨风落帽,登山岂惮雪侵裘。
使君问俗凭清假,折柬招携喜共游。
岁杪寻若杜若洲,崆峒岩畔紫烟浮。
杯传柏叶香生煖,石滴泉花意自幽。
苔藓濛濛晴似雨,云霞冉冉夏疑秋。
华鸱白鹿还堪拟,勾漏黄龙人望收。
览胜不妨风落帽,登山岂惮雪侵裘。
使君问俗凭清假,折柬招携喜共游。
这首明代诗人尹璿的《和洪启进游崆峒岩》描绘了作者与友人在冬末春初时节游览崆峒岩的景象。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宁静,以及与友人共游的乐趣。
首联“岁杪寻若杜若洲,崆峒岩畔紫烟浮”,开篇即以“岁杪”点明时令,年末之际,诗人寻访杜若洲,来到崆峒岩畔,只见紫色的烟雾在山间飘浮,营造出一种神秘而静谧的氛围。
颔联“杯传柏叶香生煖,石滴泉花意自幽”,转而描写人物活动。诗人与友人举杯相庆,柏叶的香气温暖了冬日,石上泉水滴落,仿佛花瓣般轻盈,整个场景充满了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颈联“苔藓濛濛晴似雨,云霞冉冉夏疑秋”,进一步描绘了崆峒岩的自然风光。即使晴天,苔藓覆盖的地面也如同细雨蒙蒙,云霞缓缓流动,让人感觉仿佛从夏日穿越到了秋天,展现了大自然变幻莫测的魅力。
尾联“华鸱白鹿还堪拟,勾漏黄龙人望收”,以华美的鸟类和珍稀的白鹿比喻崆峒岩的美景,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同时,“勾漏黄龙”可能暗指某种传说中的吉祥物,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联“览胜不妨风落帽,登山岂惮雪侵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不畏艰难,乐于探索自然之美的态度。“使君问俗凭清假,折柬招携喜共游”,则体现了诗人与地方官员之间的友好关系,以及邀请友人共同游玩的喜悦之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惜,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
扁舟劣容身,风浪困掀簸。
曲肱游华胥,梦断千山过。
纵横波间石,满目牛羊卧。
秋毫傥不支,巨舰忽已破。
篙师号神逸,却立变衰懦。
我岂未之思,悬知无可奈。
此生足惊忧,似为天所瘅。
那能一生死,且复耐摧挫。
日暮同济人,举酒纷相贺。
一笑尽馀觞,歌罢无予和。
春容先督府,月色满江城。
灯赏无仙梦,斋居绝市声。
两年忧旱虐,八郡望秋成。
凭藉刚风力,青章达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