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迤绕露寒。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皎然的《白云歌寄陆中丞使君长源》。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表现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高洁精神境界的追求。
“一见西山云,使人情意远。” 这两句点明了主题,即西山之云激发人们的情怀,让人的情感变得遥远而深沉。"凭高发咏何超遥,道妙如君有舒卷。" 表现了诗人站在高处吟诵诗歌的豪迈情怀,以及对道法的赞美,好像有一部神秘的经卷在手。
“萦空叠景多丽容,众峰峰上自为峰。” 描述的是山中云雾缭绕,层层叠加的美丽景色,每一座山峰都独立而不与其他相连。"洁白不繇阴雨积,高明肯共杂烟重。" 这两句则强调了白云的纯净,它不会被阴霾的雨水所玷污,也不会和俗世的浊气混为一体。
“万物有形皆有著,白云有形无系缚。” 诗中指出万物都有其形态且被束缚,而白云虽然也有形,却是自由无羁的。"黄金被烁玉亦瑕,一片飘然污不著。" 比喻黄金和玉石虽可能因火而熔化或生瑕,但一片白云之美却能保持不受任何污染。
“或逢天上或人间,人自营营云自闲。” 描述的是云在天空中自由飘浮,而人们则在尘世间忙碌。"忽尔飞来暂为侣,忽然飞去莫能攀。" 表达了白云偶尔降临,与诗人相伴片刻,却又迅速离去,让人无法捕捉。
“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 这两句表明了闲适之士与云同在,追求高远的志向;而禅者遇见白云,更能增加他们对道法的理解和体悟。"白云遇物无偏颇,自是人心见同异。" 强调了白云不带任何偏见,它只是自然地存在,而人们对它的感受却因个人的内心世界而有所不同。
“阊阖天门宜曙看,为缨作盖拥千官。” 这两句描绘的是天门开启,晨光初照之美景,以及用轻柔的云作为帷幕,将天上的官员围绕。"从龙合沓临清暑,就日逶迟绕露寒。" 描述了云如同龙一般在空中盘旋,降临于炎热之地,却又缓缓环绕着太阳和露水之间的凉意。
“谁怜西山云,亭亭处幽绝。” 诗人感叹西山白云的美妙,它静静地停留在幽深而绝美的地方。"坐石长看非我羁,手中欲揽待君说。" 表现了诗人坐在石头上久久凝视,不再被尘世所束缚,手中似乎想要抓住云,却等待着要与你分享这份感受。
“贞白先生那得知,只向空山自怡悦。” 最后两句表达了对贞白先生的呼唤,他可能不知道诗人内心的这种感悟,诗人只是独自面向空旷的山川,享受着这份自在和愉悦。
整首诗通过对西山云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和超脱尘俗的精神境界,是一篇充满哲理与美感的佳作。
楚天低。四围凝望,乡关何处都迷。
担一抹夕阳如画,遥遥数点秋山,衬湘水西。
蝉声又唱隋堤。怎奈余音凄苦,无端触动愁思。
因想念,春阴乍晴天气,海棠初吐,牡丹开处,知他燕燕莺莺几许,花儿围定差池。
料归迟。繁华万般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