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
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
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
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流马飞粮下蜀都,卧龙曾此写雄图。
金刀有义轻三顾,铜爵虽强视一夫。
鼎足山河终有汉,雁行兄弟亦忠吴。
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蜀地策马扬威的壮丽场景,充满了豪迈的情怀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开篇“流马飞粮下蜀都”一句,便是以动人的笔触勾勒出蜀道之难、军粮转运的艰辛以及将士们英勇进发的气势。
紧接着,“卧龙曾此写雄图”则显露出诗人对于历史英雄的崇敬与怀念,想象着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英名的人物如何规划天下的壮举。这里所谓“卧龙”,或许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以智谋著称,被誉为“卧龙”。
诗中“金刀有义轻三顾”一句,表达了对忠诚与正义的追求,“金刀”象征着权力和力量,而“三顾”则是指刘备三次到草庐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体现了君臣之间的情谊与信任。
“铜爵虽强视一夫”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即使在强大的外表下,也要保持内心的一致和坚定。这里的“铜爵”,可能是用来比喻那些虽然看似坚固,但实际上并无真正力量与见解的人。
诗人通过“鼎足山河终有汉”一句,传达了对历史长河中汉族文化的自豪和坚守。这里的“鼎足”,是指古代祭祀天地时用的器物,而“山河终有汉”,则是在强调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汉族文化始终根深蒂固。
紧接着,“雁行兄弟亦忠吴”一句,则描绘了诗人对于同胞间情谊的赞美。这里的“雁行兄弟”,是指兄弟般的关系,而“忠吴”,则可能是对南朝时期东吴孙氏政权的忠诚。
最后,“当年若尽毫端计,魏狗还羞不令无”一句,则是诗人对于历史恩怨的反思。这里的“当年若尽毫端计”,是在表达过去种种计算与谋略,而“魏狗还羞不令无”,则是在讽刺那些背信弃义的人,尽管他们可能声称自己有所作为,但在诗人眼中,他们仍旧是可耻的。
综上所述,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英雄史事的崇敬,以及对于忠诚、正义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蜀地山河的描写,诗人不仅勾勒出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更是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追求。
岁晏修渔事,邀宾俯碧流。
鸣榔截横浦,丛糁聚寒洲。
舴艋争离合,鸬鹚巧泛浮。
鲂来比河上,鳊出似槎头。
雪脍供庖俎,梅齑促宴瓯。
言诗知有意,不为百金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