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六首·其二》
《杂诗六首·其二》全文
唐 / 李华   形式: 古风  押[职]韵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

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则。

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

女奴厌金翠,倾海未满臆。

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0)
注释
玄黄:指天地间自然的黑色和黄色。
丹青:泛指各种鲜艳的颜色。
五气: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五行之气。
正色:自然界的基本颜色。
圣人:道德高尚的人。
端:端正。
源:源头。
齐侯:齐国的诸侯。
紫衣:紫色的衣服。
魏帝妇人:魏国皇帝的妃子。
女奴:宫中的女子。
金翠:黄金和翠玉等贵重饰品。
严子陵:东汉隐士, 善于拒绝权势。
羊裘:羊皮衣。
荆棘:比喻艰难困苦的环境。
翻译
宇宙的黑黄与色彩斑斓,代表了五行的本色。
圣人端正源头,规矩在上在下都得到遵循。
齐国君主喜好紫色衣物,魏帝后妃也以此为装饰。
宫中女子对金银珠宝感到厌倦,纵使满海财富也无法满足她们的心愿。
怎忍心苛责严子陵,他宁愿穿着羊皮衣,死在荆棘丛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华的作品,名为《杂诗六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对色彩意义的精妙把握。

“玄黄与丹青,五气之正色。”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宇宙秩序的背景,其中“玄黄”指的是黑色和黄色,而“丹青”则是红色和蓝色的意思。这里的“五气”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概念,代表着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自然元素,每种元素都有其对应的颜色,这里的“正色”指的是这些元素各自的本色。

“圣人端其源,上下皆有则。”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圣贤遵循天道、以德治国的理想。这里的“端其源”意味着回到事物的根本,而“上下皆有则”则强调了这种秩序在整个社会上的普遍适用性。

接下来,“齐侯好紫衣,魏帝妇人饰。” 描述的是历史上的两个例子,其中“齐侯”指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而“魏帝”则可能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位皇帝。这里通过他们对紫色物品的喜好,展示了统治者的审美与权力之间的关联。

紧接着,“女奴厌金翠,倾海未满臆。”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豪门贵族生活的画面,其中“女奴”可能是指宫中或豪门中的女性仆人,而“厌金翠”则表达了她们对奢侈品的审美疲劳。这里的“倾海未满臆”形象地描述了这些贵族对于物质享受的无限追求。

最后,“何忍严子陵,羊裘死荆棘。” 这两句转向了对历史人物的哀悼,可能是指汉代的严子陵,他因忠诚被诬陷,最终冻死在荒野中的悲惨命运。这里的“羊裘”形象地表达了严子陵在寒冷中穿着羊皮袄的情景,而“荆棘”则象征着困苦和艰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点滴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古代文化传统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批判态度。

作者介绍

李华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春阴江上偶书

小轩西下俯通津,漠漠春阴日易曛。

白气冒山蒸积翠,微风过水聚轻纹。

城鸦飞去秋花夕,溪雨收馀岸草薰。

寂寞何人念羁旅,忧来无数若丝棼。

(0)

初夏已晚山中即事

山云倏忽自晴阴,积雨门楥蔓草侵。

一带清川供极目,千重沓嶂伴微吟。

雄鸠鸣处园林密,白鸟飞来沟水深。

麦秀桑柔夏方永,不堪时序苦侵寻。

(0)

游独孤城

微王旧国云烟古,独氏空城睥睨平。

故物祗应惟石濑,昔人曾此听寒声。

(0)

和赵大监雪一首

腊雪称为瑞,初春又不同。

月藏灯市底,云泛綵山中。

洒面犹堪数,连宵势莫穷。

催花萦小槛,引絮舞低空。

三径从谁扫,千门倏自通。

䙰褷消酒力,料峭却东风。

阔壅平戎幕,孤撑访戴篷。

岂期麟趾客,并舍虎门东。

郢国歌难和,梁园赋易工。

何人知帝力,鼓腹颂清衷。

(0)

踏莎行

阳复寒根,气回枯杆。前村昨夜梅初绽。

谁言造化没偏颇,半开何独南枝暖。

素艳幽轻,清香远散。雪中岂恨和羹晚。

不知何处误东君,至今不使春拘管。

(0)

金丹诗四十八首·其四十六

静坐焚香念念中,念中须见己形容。

生成本藉铅中汞,变化端由火里龙。

二八莫辞频采造,一三还用苦交冲。

此中有路通天去,可把尘踪继赤松。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许炯 金兆燕 李符 耿湋 释善珍 陈岩 陆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