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边流水日潺湲,竹外閒云伴鹤还。
白鹤自飞云自散,夕阳人在水声间。
竹边流水日潺湲,竹外閒云伴鹤还。
白鹤自飞云自散,夕阳人在水声间。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悠远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句“竹边流水日潺湲”,以流水潺潺的声音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仿佛时间在这里变得缓慢,静谧中蕴含着生命的律动。接着,“竹外闲云伴鹤还”一句,将画面拓展至更广阔的天地,竹林之外,闲云悠悠,与白鹤相伴归来,这一场景既富有诗意又充满禅意,展现出大自然的和谐与生命的自由。
“白鹤自飞云自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和谐共生的主题,白鹤在天空自由飞翔,云彩则随风飘散,两者互不干涉,各自展现着生命的美好。最后,“夕阳人在水声间”将视角拉回人间,夕阳的余晖洒在水面上,与周围景物相映成趣,人在这自然的画卷中显得格外渺小,却也融入其中,成为这幅美丽图景的一部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太行巍巍形势尊,造物设险雄中原。
巨灵一朝擘石裂,连峰忽断开山门。
侵云直上几千尺,挂壁一径愁攀援。
十步回头五步坐,慄慄汗出如浆翻。
清风掖至最高顶,下视寰海尘埃昏。
天坛咫尺若有待,顾我不往惭食言。
世间好处岂不爱,脚力虽尽心常存。
为君试写远游兴,夜半月出清吟魂。
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真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