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真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
武君非画师,胜槩饱胸臆。
太华五千仞,驱写入盈尺。
飞泉峰顶来,落我松下石。
清风忽吹散,琴上溅馀滴。
呼儿急写之,指下淋漓湿。
未知责子翁,颇复有此适。
何时图中人,真作林下客。
青山不违人,但恐富贵逼。
勇退良独难,此愿谁能必。
向来燕赵閒,逆旅拜真逸。
儿时弄琴者,天涯老相识。
俛仰四十年,父子埋双璧。
卷中题诗人,十九已仙籍。
年光飞鸟过,纸上但陈迹。
对此还自伤,何事为物役。
还丹日月迟,白首光阴疾。
文章真小技,身外皆长物。
拂衣归去来,莲峰入心碧。
这首诗是金代诗人赵秉文对武元直所绘《乔君章莲峰小隐图》的鉴赏。武元直并非画家,却能将太华山的壮丽景色浓缩于一尺画幅之中,令人赞叹。画中飞泉从峰顶倾泻而下,落在松下的石上,清风拂过,琴声悠扬,余音绕梁。诗人被这幅画深深吸引,催促仆人迅速将其描绘下来,笔触淋漓尽致。
诗人联想到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生活,想象着自己能在画中的青山绿水间,成为真正的隐士。然而,他又担心世俗的富贵会迫使人违背初心,勇退山林并非易事。回想起过去与燕赵之地的真逸之士的交往,以及与他们共同度过的四十年时光,如今只剩下回忆和画中的痕迹。
面对这幅画,诗人不禁感慨,世事如飞鸟掠过,转瞬即逝,而画作只能留下往昔的记忆。他反思自己的人生,是否也被外在的事物所束缚。对于长生不老的追求似乎遥不可及,时间却如同白驹过隙,匆匆流逝。他认为文章不过是微不足道的小技艺,身外之物才是真正的负担。于是,他渴望拂去尘世的烦恼,归隐山林,让心中的莲花峰永远保持一片碧绿。
记得当年此夜,读书初倦,小阁知秋。
随意画栏小饮,月挂新钩。
喜新词、绣香题集,耽佳话、箫凤名楼。
最风流,小鬟低报,暖熨香裯。绸缪。
离披斜倚,玉山无力,欲去还愁。
戏问檀郎,醉乡何处觅温柔。
暗香迷、花间蝴蝶,清露滴、梦里蜉蝣。
尽迟留,三更梧雨,一枕飕飗。
红袖珍珠络。抱檀槽、归舟江树,碧天寥廓。
新曲翻从玉连琐,越显风流绰约。
小池上、蕤宾轻跃。
耳畔霓裳声断续,恐江州司马青衫薄。
那禁得,泪珠落。凤凰飞上鹍鸡索。
笑兴奴、空能拢捻,曹纲运拨。
圆腹龙香四弦里,铁骑刀枪间作。
看春笋、纤纤如削。
又风揭罗裙乍起,倚歌促酒依红幕。
似远嫁,归沙漠。
天涯回首。见满室伊威,一池杨柳。
窈窕文窗,重展画眉纤手。
并坐蜀罗帐底,说年来、别离长久。
千种相思消尽,紫玉箫双奏。悔从前、鹿鹿风尘走。
向月下花间,两眉空皱。今日相逢乐,比梦中畅否。
朱楼彩鸾同跨,便何异、结缡时候。
莫作长途虎兕,把鸳衾孤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