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陆门庭互挤排,何尝梦见二人怀。
已躬下事不曾了,说落天花秖益乖。
朱陆门庭互挤排,何尝梦见二人怀。
已躬下事不曾了,说落天花秖益乖。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的《即事(其三)》。诗中以“朱陆门庭互挤排”开篇,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将朱熹与陆九渊两位宋代理学大家的学术争辩比作门庭之间的相互推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学术思想的激烈碰撞。接下来,“何尝梦见二人怀”一句转折,表达了对两位先贤思想的深思与追忆,并强调了自己并未真正理解或梦见他们的思想境界。
“已躬下事不曾了”则进一步阐述了作者对于实践与理论关系的思考,表明自己虽已亲身体验和参与事务,但仍有未完成之事,暗示了在追求真理和实践过程中永无止境的探索精神。“说落天花秖益乖”最后以“说落天花”比喻空洞无物的言辞,强调了行动与实践的重要性,认为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讨论只会导致思想的偏离与混乱,突出了实践对于理解真理的不可或缺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与自省,深刻探讨了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对于学术传承与个人修为的独到见解。
君家瘿木樽,丑怪不可状。
自非好事者,弃置等盆盎。
作诗一千言,引类何其壮。
且思高世士,遗以资雅尚。
曰予林壑性,受此颇宜当。
我今衰病馀,卷缩就閒放。
才非时用宜,兹器正相况。
敢邀高世名,自触讥与谤。
再拜谢佳意,君何授之妄。
六十复过六,逐物何当足。
善恶两都忘,宁论择鱼肉。
流光速于电,至道明如烛。
孰谓吾庐卑,随时自凉燠。
幸自十分,画出一半。我便是渠,略无思算。
无思算处妙难传,忿怒那吒吃痛拳。
道不是道,禅不是禅。星驰电掣,汉语胡言。
蓦地揭起脑盖,依前舌拄梵天。
咄,是甚么面目,可怜只有些儿栗棘金圈,尽底分付常山林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