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义开田创祖基,分明书契示传持。
儿孙不肯遗先业,乞食年年役路歧。
大义开田创祖基,分明书契示传持。
儿孙不肯遗先业,乞食年年役路歧。
这首诗名为《颂古十七首·其四》,作者是宋代的佛教僧人释鼎需。诗的内容主要讲述了家族祖先开创基业的大义精神,他们通过明确的文字记录来传授家业。然而,后世子孙却未能珍惜这份遗产,反而为了生计四处乞讨,常年在外奔波劳碌。诗中寓含了对后代不肖行为的批评和对传统美德流失的感慨。诗人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家道衰落的图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与家庭伦理的冲突。
十月初吉日,四野闻惊呼。
停杯出门看,日食将无馀。
有如黑漆盘,来掩白玉盂。
自午而及申,磨荡未还初。
父老涕泗语,便恐天眼枯。
前年六月吉,昼日如煤涂。
众星争光怪,淡月悬天衢。
已谓毕生世,不复睹赤乌。
须臾还旧观,田野顿昭苏。
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
前时缙绅谓,占度不属吴。
分野受其咎,天道安可诬。
以日诿敌国,不君良可吁。
兹辰为谁食,无路摅臣愚。
太阳万万古,少待收桑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