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吉日,四野闻惊呼。
停杯出门看,日食将无馀。
有如黑漆盘,来掩白玉盂。
自午而及申,磨荡未还初。
父老涕泗语,便恐天眼枯。
前年六月吉,昼日如煤涂。
众星争光怪,淡月悬天衢。
已谓毕生世,不复睹赤乌。
须臾还旧观,田野顿昭苏。
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
前时缙绅谓,占度不属吴。
分野受其咎,天道安可诬。
以日诿敌国,不君良可吁。
兹辰为谁食,无路摅臣愚。
太阳万万古,少待收桑榆。
十月初吉日,四野闻惊呼。
停杯出门看,日食将无馀。
有如黑漆盘,来掩白玉盂。
自午而及申,磨荡未还初。
父老涕泗语,便恐天眼枯。
前年六月吉,昼日如煤涂。
众星争光怪,淡月悬天衢。
已谓毕生世,不复睹赤乌。
须臾还旧观,田野顿昭苏。
今胡久沦厄,翳昧不可祛。
前时缙绅谓,占度不属吴。
分野受其咎,天道安可诬。
以日诿敌国,不君良可吁。
兹辰为谁食,无路摅臣愚。
太阳万万古,少待收桑榆。
这首宋代诗人舒岳祥的《日食》描绘了农历十月初发生的日食现象,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如“黑漆盘”遮蔽“白玉盂”,形象地刻画了太阳被遮蔽的景象。他感慨万分,日食前后自然的变化与人们的悲喜情绪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担忧天灾频发,认为这是上天对人间某些行为的警示,比如战争和政治失德。他引用前年六月的日食,暗示了对未来的忧虑,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无法申诉的无奈。最后,诗人期盼太阳早日恢复光明,暗喻国家能走出困境,自己也期待有为之时。整首诗寓言深刻,情感饱满,展现了古代文人对天文现象的敬畏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