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夺目艳阳天,寂寂柴门抱石眠。
不与春光争烂漫,独寻秋色斗鲜妍。
奇才岂肯因人热,傲骨何须入世怜。
自是陶家高品格,粗桃俗李敢随肩。
群芳夺目艳阳天,寂寂柴门抱石眠。
不与春光争烂漫,独寻秋色斗鲜妍。
奇才岂肯因人热,傲骨何须入世怜。
自是陶家高品格,粗桃俗李敢随肩。
此诗描绘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高洁之士,以菊花自比,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坚守自我品格的情怀。首句“群芳夺目艳阳天”描绘了百花齐放、春光明媚的景象,与后文形成对比,突出菊花的独特风姿。次句“寂寂柴门抱石眠”则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菊花远离尘嚣、静谧自守的形象。
接着,“不与春光争烂漫,独寻秋色斗鲜妍”两句,进一步强调了菊花不随波逐流、独树一帜的个性,它在百花争艳的春天里选择静默,在秋色中绽放,展现其独特的美丽。这种不与他人争宠、独自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诗人所推崇的高尚品质。
“奇才岂肯因人热,傲骨何须入世怜”两句,通过类比,将菊花比作奇才和傲骨,表达了诗人对独立人格和高洁品质的崇尚。菊花不因外界的热闹而改变自己的本性,也不需要世人怜悯,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独立自主、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
最后,“自是陶家高品格,粗桃俗李敢随肩”两句,以陶渊明的高洁品格为参照,将菊花比作陶家的高品格,与那些平凡的桃花、俗气的李子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了菊花作为诗人理想人格的象征,具有超越凡俗的高尚情操。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独立、高洁人格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超越,体现了清末近现代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
边帅高登百尺楼,遥天极目迥消愁。
穹庐远向西番徙,烽火无劳内地忧。
四野牛羊随处牧,千家禾参满场收。
喜看安阜叨清宴,醉倚黄花插白头。
翼翼京邑,漷水潆之。璇原远浚,载奠坤维。
尊灵长乐,欢洽重闱。绵绵景命,百禄咸宜。
眷兹汤沐,启瑞集禧。周原膴膴,宝殿攸基。
重门邃阁,崇敞逶迤。仁祠左拱,灵宇右丽。
甍连栋接,鸟革翚飞。虹祥式阐,慈念载怡。
爰及薄海,耀景咸熙。圣母之德,绥此蒸黎。
百千万祀,永永无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