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答陈殿丞见寄》
《次韵答陈殿丞见寄》全文
宋 / 李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颠倒江湖二十春,干时的是妄庸人。

先容不肯收蟠木,高足无从得要津。

众与善名酬苦志,莫将吟味养閒身。

食田饮井知谁力,下有骄儿上有亲。

(0)
注释
江湖:指社会或武林,这里比喻人生舞台。
妄庸人:指取得世俗成功但品性平庸之人。
蟠木:比喻有才能但未被赏识的人。
高足:指有才华的学生或弟子。
要津:关键职位或重要位置。
吟味:诗歌的品味和意境。
食田饮井:比喻辛勤劳动。
骄儿:指作者的孩子。
上有亲:指上有需要照顾的长辈。
翻译
我在江湖中颠倒了二十个春天,那些成功的人不过是平庸之辈。
他们起初并不接纳我这棵弯曲的大树,我的高才无法得到重要的职位。
大众给予我善名以酬谢我艰辛的努力,但不要让我闲适的生活消磨了诗的韵味。
我知道是谁在耕田打井,下面有我骄傲的孩子,上面还有需要照顾的亲人。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诗人李觌所作,名为《次韵答陈殿丞见寄》。从诗的内容来看,李觌在表达自己对于世态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颠倒江湖二十春,干时的是妄庸人。” 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个时间背景——二十年的春天,但江湖却在颠倒,这里的“颠倒”指的是世事的沧桑变迁,也可能是个人命运的起伏。接着,“干时”的“时”,通常指代朝代或时代,而这里与“妄庸人”相呼应,意味着在这个时代中,有很多平庸无能却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物。

“先容不肯收蟠木,高足无从得要津。” 这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对于品德高尚之人的赞赏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先容”可能是指有德行或才华出众的人,而“不肯收蟠木”,则是比喻这些人不会去追求那些平庸的事物。相反,“高足无从得要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处境的无奈,虽然立志高远,却找不到实现抱负的途径。

“众与善名酬苦志,莫将吟味养閒身。” 这两句则转向了对友人的思念和自我修养的坚持。诗人认为应当与那些有美好名字(即德行或声望)的朋友们共勉,不要让自己的志气在闲适中被磨灭。

“食田饮井知谁力,下有骄儿上有亲。” 最后两句则是对生活的反思和对于家庭的牵挂。诗人提醒自己,日常所需的粮食与水都离不开别人的劳动(“谁力”),而在家中,有骄横的孩子需要教育,也有年迈的父母需要照顾。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命运、时代变化以及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于生活的智慧。

作者介绍
李觏

李觏
朝代:宋   字:泰伯   号:盱江先生   籍贯:来学者常数十百   生辰:1009—1059

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李觏,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李觏雕像,李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猜你喜欢

闻里中有买得扶桑花者·其三

箧茜奁螺取次将,长红大翠尽蛮娘。

阑干笑语腮堪译,浣火衫裙焰未凉。

白浪有缘陪贾客,江潮无伴醉槟榔。

吾乡恶热连年更,带得蒲葵上海航。

(0)

蟹·其三

吴兴馋吻守,越国朵颐人。

风韵谁偏少,吹嘘尔绝伦。

沅江九肪鳖,松泖四腮鳞。

遍试张华醋,还谁五色文。

(0)

郊祀曲

圜丘报本始,黍稷荐芳馨。

上帝鉴下土,兹坛朝百灵。

瑶阶降甘露,璇霄罗景星。

猗那协音律,于穆想仪刑。

锡福思无疆,四海歌咸宁。

(0)

拟古宫词二十首·其五

龙颜天霁下珠楼,张宴寻芳镇日留。

却道桃花能释恨,不惟芳草解忘忧。

(0)

长安春思一首

片舸移黄渚,游车入紫京。

那堪异乡思,坐见桃花生。

(0)

虎丘四首·其二

春山秀色流氤氲,芙蓉独倚无人群。

高竹明含紫空日,瑶花净染青天云。

驻席仙杯翡翠乱,回桡玉笛鱼龙闻。

西林新月出何事,澄江为照黄山君。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张宁 袁华 刘绎 黄省曾 江源 黄佐 释今无 谢迁 王庭圭 曹义 梁鼎芬 符锡 李孙宸 张镃 陈琏 许及之 陈子升 徐贲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