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地藏知几年,公来因得茂林间。
谁言物外真仙境,祇接人居近郭山。
石乳望中苍玉坠,泉源深处卧龙闲。
行看再为苍生起,乘兴从容重返还。
天作地藏知几年,公来因得茂林间。
谁言物外真仙境,祇接人居近郭山。
石乳望中苍玉坠,泉源深处卧龙闲。
行看再为苍生起,乘兴从容重返还。
这首宋朝齐谌所作的《和陈倩曾公岩韵》诗,描绘了一幅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景象。诗中以“天作地藏”开篇,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壮丽与人类活动的痕迹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接着,“公来因得茂林间”一句,既点明了人物的到访,也暗示了这片茂林的珍贵与难得。
“谁言物外真仙境,祇接人居近郭山。”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对比“仙境”与“近郭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间生活相融合的独特见解,强调了这种和谐共生的美好状态。
“石乳望中苍玉坠,泉源深处卧龙闲。”这两句描绘了岩石上的水滴如苍玉般晶莹剔透,深邃的泉水中仿佛有一条悠闲的龙在其中游弋,形象生动,富有诗意,展现了自然界的神秘与宁静之美。
最后,“行看再为苍生起,乘兴从容重返还。”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预示着在经历了这次美好的体验后,将会再次为苍生谋福利,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宋代文人对于和谐共生、自然与人文相互交融的理想追求。
玉垒求贤牧,金门辍近臣。
龙荒使传远,鸡省命书新。
殿柱题名久,刀州入梦频。
悬鱼喧旧政,叱驭继芳尘。
珠履平原客,壶浆左蜀人。
北堂牵远念,南诏抚殊邻。
宴榭峨眉雪,歌筵濯锦春。
乐章传辩士,卜肆访逋民。
幕府觞无算,池塘思有神。
知谁预交辟,空羡吐车茵。
肩舆小斑筠,地志古青册。
初穿千长松,忽仰万绝壁。
观山不知名,披志失山色。
行行问不住,一一渐可识。
何代五老人,登峰化为石。
年龄今几春,齿牙谅无力。
天赐五玉乳,与渠供朝食。
渊明醉眠处,石上印耳迹。
逸少养鹅池,藓花渍馀墨。
鹤鸣南天青,龟拜北斗白。
栖贤缘不浅,月枕借云席。
万杉与开先,弄泉碎珠璧。
病眸贪穷眺,趼趾怯周历。
同游多俊人,淡话半禅伯。
兹来殆天假,不尔岂人及。
归船载晓星,回首两相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