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弘文馆,新恩翰墨林。
琼轩开丽泽,天路合朋簪。
岁月诸儒论,风云列圣心。
何人种桃李,于此欲成阴。
旧事弘文馆,新恩翰墨林。
琼轩开丽泽,天路合朋簪。
岁月诸儒论,风云列圣心。
何人种桃李,于此欲成阴。
这首诗描绘了在弘文馆与翰墨林中学习与成长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深邃的哲理思考。
首联“旧事弘文馆,新恩翰墨林”,诗人以“旧事”与“新恩”对比,既表达了对过往学习经历的回顾,也暗示了当前获得的新机遇与恩赐,预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颔联“琼轩开丽泽,天路合朋簪”,“琼轩”形容环境之美好,“丽泽”则寓意知识的丰富与深邃。诗人在此处将学习的场所比作仙境般的殿堂,强调了知识的广博与珍贵。同时,“天路”与“朋簪”分别象征着通往智慧的高远之路和志同道合的友谊,体现了诗人对于学术追求与人际交往的重视。
颈联“岁月诸儒论,风云列圣心”,“诸儒论”指众多学者的讨论与交流,反映了学术界的活跃与繁荣;“风云列圣心”则借自然景象比喻圣贤的思想与精神,强调了历史人物对后世的影响与启迪。这一联通过时间的流逝与历史人物的思考,展现了文化传承与个人成长之间的紧密联系。
尾联“何人种桃李,于此欲成阴”,以桃李树喻指学子的成长与教育的重要性。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是谁在背后辛勤培育这些未来的栋梁之才?表达了对教育者的尊敬与感激之情。同时,“欲成阴”不仅指桃李树的成长,也隐喻了学子们在知识的滋养下,能够成为社会的荫庇,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学习环境、学术交流、历史传承和个人成长的描绘,展现了明代知识分子对于学问的热爱、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责任的担当,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朱门深掩,摆荡春风,无情镇欲轻飞。
断肠如雪,撩乱去点人衣。
朝来半和细雨,向谁家、东馆西池。
算未肯、似桃含红蕊,留待郎归。
还记章台往事,别后纵青青,依旧时垂。
灞岸行人多少,竟折柔枝。
而今恨啼露叶,镇香街、抛掷因谁。
又争可、妒郎夸春草,步步相随。
青春能几何,青春能几何。
苍髯绀发看成皤,亦有红颜嫩于花,东风驰道属谁家。
可道光阴流电转,草上霜飞峭如剪。
心如不知恍重见,心语不通惟见面。
重见面,愁转多。
归来银烛炯长夜,叹息青春能几何。
草草相逢小驻船,一杯和泪饮江天。
妹孤忍使行千里,兄老那堪别数年。
马转不容吾怅望,橹鸣肯为汝留连。
神如相此俱强健,绿发归来慰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