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
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
已作观鱼槛,仍开射鸭堂。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潋潋波头细,疏疏雨脚长。
全家依画舫,极目乱红妆。
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
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
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乡村风光图。开篇“两尉郁相望,东西百步场”即设定了一个宽阔的空间背景,其中“两尉”可能指的是两座官署,“郁相望”则表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沉思的情景,而“东西百步场”则是对这个空间进行量化的描述,给人以开阔和宁静的感觉。
紧接着,“插旗蒲柳市,伐鼓水云乡”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个集市活动的场景。这里的“插旗”可能是指在野外举行某种庆典或军事活动时插立的旗帜,而“蒲柳市”则暗示着春天的气息,水边的柳树和芦苇交织出一片生机。“伐鼓水云乡”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氛围,“伐鼓”意味着节庆或军事行动的开始,而“水云乡”则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仙境般的地方。
下面两句“我来闲濯足,溪涨欲浮床。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诗人似乎从热闹的集市场景中抽身出来,走向自然之中。在这两句中,“我来闲濯足”表现出诗人的轻松心情,而“溪涨欲浮床”则描绘了一种水位上升,溪流泛滥的情形。“泽国山围里,孤城水影傍。”一句,则以更为壮丽的笔触勾勒出了一个被山环抱的古城,以及城中倒映在水中的景象。
最后,“欲知归路处,苇外记风樯。”这两句诗通过“苇外”这一细节,为读者描绘出一条隐秘而又迷人的归途,同时也留下了对这个地方的深刻印象和不舍之情。
圣代徵贤良,山林有遗逸。
斯人抱奇才,歘起辅王室。
鼎鼐事调和,礼乐正得失。
从容近清光,明哲保终吉。
赐归悯耆年,养道得閒日。
田园未荒芜,林木正森郁。
兰香袭衣裾,竹色映书帙。
支颐静看云,发兴或操笔。
贞素为已有,荣辱视外物。
余生亦栖遁,啸傲烟霞窟。
安得从敖仙,烧丹蜕凡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