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二》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虞]韵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0)
注释
马上:骑马时。
胡琴:中国传统弦乐器。
塞上:边塞地区。
姝:美女。
郑中丞:历史上的人物,这里可能指代有才华的官员。
后有人无:是否还有像他那样的人。
诗成:诗写完后。
桦烛:桦木制成的蜡烛。
飘金烬:烛火闪烁着金色的火花。
八尺英公:身材高大、英气逼人的公卿。
欲燎须:想要点燃自己的胡子,表示豪情或激动。
翻译
在马上弹奏胡琴的是边塞的美女
郑中丞之后,还有这样的人才吗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在景文山堂聆听筝曲的诗句,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苏轼所创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联想,勾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

"马上胡琴塞上姝" 一句,以鲜明的画面将听者带入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筝曲演奏会。"郑中丞后有人无" 则通过对古代音乐家郑 丞相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今音乐艺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与古人交流的情怀。

"诗成桦烛飘金烬" 这一句中,“诗成”指的是筝曲演奏完毕,而“桦烛飘金烬”则是形容音乐的美好如同熔化的金属一般流淌,这里的“桦烛”可能是对古代乐器的一种想象,通过这种比喻,诗人表达了音乐之美妙、动听。

"八尺英公欲燎须" 这句中,“八尺”指的是筝的长度,而“英公”则是对古代大音乐家伯牙的尊称。这里诗人借用伯牙欲以琴弦试音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境界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听筝体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于音乐艺术的高度评价与个人情感的投射。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舟行江阴道中

雨后侵篙一尺浑,败蒲衰柳乱填门。

梦闻断角送馀向,起看新潮到旧痕。

处处鱼盐成市井,家家罾笱长儿孙。

更传下诏宽民力,斗米三钱何足论。

(0)

次韵宁徽言学士立春六绝·其五

丽句从君笔底翻,旁观但合把降幡。

承明何日供春帖,字字堪回玉色温。

(0)

次韵子温偶书

门外溪光倒碧山,怜君终不厌身閒。

直须扫迹利名里,却要策勋文字间。

洗耳时倾高士论,转喉莫犯贵人颜。

百年总是一抔土,且乞馀生隐市关。

(0)

射亭诗

采鹄面危亭,鍧然中的声。

将军三箭勇,男子四方名。

刁斗中原静,车书远塞平。

雕弓今罢赐,何日报功成。

(0)

挽懿节皇后词五首·其四

公桑分妇职,春种劭农耕。

不到升平日,终乖辅佐情。

烝尝开别庙,谥诔纪徽名。

悽怆鸿沟路,空馀万岁声。

(0)

酒官张君造曲以十八仙为名作诗戏之

旧闻饮中有八仙,日多铛杓相周旋。

今之十八岂其裔,何为复效枕曲眠。

痴人但作从事呼,妄起清浊分圣贤。

那知风味古无有,名字真从天上传。

留侯旧与赤松游,馀韵到今千百年。

看君风骨颇似祖,日酌九酝追天全。

我嗟谱系漫难考,流落恐缘濡发颠。

穷愁政在禁酒国,未免口角生馋涎。

出门欲作一斗计,谁乞三百青铜钱。

(0)
诗词分类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诗人
元文宗 杨景贤 商衟 高茂卿 岳伯川 邾仲谊 庾吉甫 脱脱 李寿卿 汪元亨 高文秀 不忽木 睢景臣 陈敷 胡奎 卢龙云 曹家达 彭汝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