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马上胡琴塞上姝,郑中丞后有人无。
诗成桦烛飘金烬,八尺英公欲燎须。
这是一首描写在景文山堂聆听筝曲的诗句,由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苏轼所创作。诗中通过对比和联想,勾勒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氛围。
"马上胡琴塞上姝" 一句,以鲜明的画面将听者带入一场充满异域风情的筝曲演奏会。"郑中丞后有人无" 则通过对古代音乐家郑 丞相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今音乐艺术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一种超越时空、与古人交流的情怀。
"诗成桦烛飘金烬" 这一句中,“诗成”指的是筝曲演奏完毕,而“桦烛飘金烬”则是形容音乐的美好如同熔化的金属一般流淌,这里的“桦烛”可能是对古代乐器的一种想象,通过这种比喻,诗人表达了音乐之美妙、动听。
"八尺英公欲燎须" 这句中,“八尺”指的是筝的长度,而“英公”则是对古代大音乐家伯牙的尊称。这里诗人借用伯牙欲以琴弦试音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艺术境界的追求和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听筝体验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更透露出他对于音乐艺术的高度评价与个人情感的投射。
旧闻饮中有八仙,日多铛杓相周旋。
今之十八岂其裔,何为复效枕曲眠。
痴人但作从事呼,妄起清浊分圣贤。
那知风味古无有,名字真从天上传。
留侯旧与赤松游,馀韵到今千百年。
看君风骨颇似祖,日酌九酝追天全。
我嗟谱系漫难考,流落恐缘濡发颠。
穷愁政在禁酒国,未免口角生馋涎。
出门欲作一斗计,谁乞三百青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