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岩竹寺篆江边,暇日同参玉板禅。
隔岸山高蹲虎啸,绕堂潭静隐龙眠。
使君有道犹韩愈,释子何人是大颠。
佳境百年才一到,未须催放下滩船。
西岩竹寺篆江边,暇日同参玉板禅。
隔岸山高蹲虎啸,绕堂潭静隐龙眠。
使君有道犹韩愈,释子何人是大颠。
佳境百年才一到,未须催放下滩船。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西岩竹寺游玩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水之美和禅意之深。
首联“西岩竹寺篆江边,暇日同参玉板禅”,开篇点题,以“西岩”、“竹寺”、“篆江边”描绘出一幅宁静祥和的山水画卷,而“暇日同参玉板禅”则透露出诗人与友人共同参禅的雅趣,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
颔联“隔岸山高蹲虎啸,绕堂潭静隐龙眠”,运用对比手法,将山的高峻与虎的咆哮,潭的幽静与龙的沉睡相结合,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同时也暗示了禅宗中“动静皆法”的哲理。
颈联“使君有道犹韩愈,释子何人是大颠”,将诗人自己比作有道之士韩愈,同时表达了对释子(和尚)的敬仰,认为他们如同大颠禅师一般,有着深厚的修行和智慧。这一联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人格的期许,也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推崇。
尾联“佳境百年才一到,未须催放下滩船”,诗人感慨于美景难得一见,希望与友人珍惜这次相遇,不要急着离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还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对友情的赞美,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