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从天落,北来受降城。
划至韩城县,喷薄万雷霆。
何处杂泥滓,浊浊不复清。
奔迫梁楚间,赤子如浮萍。
近来到淮泗,烟波鼓长鲸。
无人起堤障,何时返沧溟。
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
胡中倘可注,曷不施经营。
黄河从天落,北来受降城。
划至韩城县,喷薄万雷霆。
何处杂泥滓,浊浊不复清。
奔迫梁楚间,赤子如浮萍。
近来到淮泗,烟波鼓长鲸。
无人起堤障,何时返沧溟。
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
胡中倘可注,曷不施经营。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与险峻,以及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诗人以黄河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画卷。
首句“黄河从天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黄河的源头之高远,仿佛是从天际降落而来,展现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接着,“北来受降城”则点明黄河的流向,从北方蜿蜒而来,经过受降城,展现其地理特征。
“划至韩城县,喷薄万雷霆”一句,进一步描绘黄河的汹涌澎湃,如同万雷齐鸣,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势的壮阔。随后,“何处杂泥滓,浊浊不复清”揭示了黄河沿途携带的泥沙,使得河水变得浑浊,不再清澈。
“奔迫梁楚间,赤子如浮萍”将黄河的水流比喻为在梁楚之间奔腾的赤子,如同浮萍般无依无靠,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对两岸生灵的影响。接下来,“近来到淮泗,烟波鼓长鲸”则展示了黄河水流入淮泗后,形成了广阔的水域,甚至出现了鲸鱼,进一步展现了黄河的广阔与生命力。
最后,“无人起堤障,何时返沧溟”表达了对治理黄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渴望,希望有人能修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让黄河回归大海。而“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则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未能充分考虑地形变化的遗憾,暗示了对当前治理黄河问题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黄河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黄河的深思。
窗外西风逗。正飕飕、已凉天气,未寒时候。
绵雨连朝声点滴,断续听残檐溜。
试看那、树头阴覆。
难怪春莺红怨老,到秋蝉、绿也同僝僽。
无端恨,向眉斗。年来骨共花争瘦。
再休提、情长情短,愁新愁旧。
慧剑挥除烦恼事,病榻枯禅参透。
把檀屑、炉添金兽。
香茗一瓯书一卷,息尘心、伴我延昏昼。
消闲福,且消受。
和章来不早。又碧池深涨,绿荷开了。
消夏闲吟,正拂浣花笺小。
军将打门传送,刚谱得、红闺新调。
谁唱定风波,墨向盾头磨好。
堪怜十四琼枝,似四折瓜稀,仙凡颠倒。
且向深山,聊避六根烦恼。偶得开颜一笑。
便一斗胸中尘扫。清镜晓。提防玉关人老。
春晴骀岩。爱杂花生树,香随路转。
为探幽、未访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
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
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愔愔禅房昼掩。
在薜萝深处,有碑漫漶。
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搜寻残篆。
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
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