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观兼山黄公河海图二首·其一河》
《观兼山黄公河海图二首·其一河》全文
宋 / 方一夔   形式: 古风

黄河从天落,北来受降城。

划至韩城县,喷薄万雷霆。

何处杂泥滓,浊浊不复清。

奔迫梁楚间,赤子如浮萍。

近来到淮泗,烟波鼓长鲸。

无人起堤障,何时返沧溟。

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

胡中倘可注,曷不施经营。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的壮丽与险峻,以及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诗人以黄河为线索,展开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画卷。

首句“黄河从天落”,以夸张的手法描绘黄河的源头之高远,仿佛是从天际降落而来,展现出黄河的雄伟气势。接着,“北来受降城”则点明黄河的流向,从北方蜿蜒而来,经过受降城,展现其地理特征。

“划至韩城县,喷薄万雷霆”一句,进一步描绘黄河的汹涌澎湃,如同万雷齐鸣,形象地表现了黄河水势的壮阔。随后,“何处杂泥滓,浊浊不复清”揭示了黄河沿途携带的泥沙,使得河水变得浑浊,不再清澈。

“奔迫梁楚间,赤子如浮萍”将黄河的水流比喻为在梁楚之间奔腾的赤子,如同浮萍般无依无靠,生动地描绘了黄河对两岸生灵的影响。接下来,“近来到淮泗,烟波鼓长鲸”则展示了黄河水流入淮泗后,形成了广阔的水域,甚至出现了鲸鱼,进一步展现了黄河的广阔与生命力。

最后,“无人起堤障,何时返沧溟”表达了对治理黄河、保护生态环境的渴望,希望有人能修建堤坝,防止洪水泛滥,让黄河回归大海。而“惜哉神禹疏,高下昧地形”则表达了对古代治水英雄大禹未能充分考虑地形变化的遗憾,暗示了对当前治理黄河问题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不仅展现了黄河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诗人对环境保护和治理黄河的深思。

作者介绍

方一夔
朝代:宋

宋元之际严州淳安人,一名夔,字时佐,自号知非子。方逢辰孙。以荐领教郡庠,未几退,隐富山,授徒讲学,学者称为富山先生。有《富山遗稿》。
猜你喜欢

贺新凉.病中坐雨

窗外西风逗。正飕飕、已凉天气,未寒时候。

绵雨连朝声点滴,断续听残檐溜。

试看那、树头阴覆。

难怪春莺红怨老,到秋蝉、绿也同僝僽。

无端恨,向眉斗。年来骨共花争瘦。

再休提、情长情短,愁新愁旧。

慧剑挥除烦恼事,病榻枯禅参透。

把檀屑、炉添金兽。

香茗一瓯书一卷,息尘心、伴我延昏昼。

消闲福,且消受。

(0)

望江南·其四

缠绵雨,秋思上眉梢。

裙系疏罗拖凤尾,书摊生纸涩羊毫。旧稿懒新钞。

(0)

明月生南浦

寒气暗侵毛与骨。昨夜西风,落尽梧桐叶。

料得此时情更切。从容便是重阳节。

围绕庭阶千百折。不恋单衾,苦恨余欢歇。

万里梦回堪怨别。云山处处伤心色。

(0)

玉漏迟·其二为滋和代懿作

和章来不早。又碧池深涨,绿荷开了。

消夏闲吟,正拂浣花笺小。

军将打门传送,刚谱得、红闺新调。

谁唱定风波,墨向盾头磨好。

堪怜十四琼枝,似四折瓜稀,仙凡颠倒。

且向深山,聊避六根烦恼。偶得开颜一笑。

便一斗胸中尘扫。清镜晓。提防玉关人老。

(0)

浣溪沙·其三

同室纷争似战场。不感泪眼阅兴亡。

何如从此遁渔乡。

坐雨披星常落落,烹鲜煨酒自阳阳。

钓竿闲搭在榑桑。

(0)

解连环

春晴骀岩。爱杂花生树,香随路转。

为探幽、未访茆庵,正藜杖泥松,芒鞋尘软。

百级岩根,幸腰足、自来清健。

拜一十六丈,古佛金容,达摩罗汉。愔愔禅房昼掩。

在薜萝深处,有碑漫漶。

取几多、拴帚棕毛,且揩藓披岚,搜寻残篆。

移坐梵楼,面山展宴,尝斋馔。

归也蒲牢乍吼,暮烟撩乱。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吴嘉纪 刘凤诰 李冶 李贞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