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
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
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
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
种瓜有馀地,吾亦安吾贫。
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
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
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
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
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
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
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
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
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
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
种瓜有馀地,吾亦安吾贫。
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
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
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
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
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
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于石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自在超脱的心态。开篇即提出“有诗可以吟,何必拟李陵。有酒可以酌,何必慕伯伦”,显示出诗人对于个人情感的珍视,以及不愿意盲目模仿前人的态度。
接着,“自吟复自酌,一笑睨白云”描绘了诗人独自享受生活乐趣的情景,心中充满自由和快乐。在“卷舒见吾道,聚散亦世情”一句中,诗人表达了对个人修养与世事变化的洞察。
“老我一茅屋,萧萧山下村。种瓜有馀地,吾亦安吾贫”则写出了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满足和自在。尽管环境简单,但心灵丰富。
中间部分“兴来即杖屦,孤往无与朋。晨出未启户,暮归或扣门”表现了诗人独处时的情感流露,以及对友情的渴望。
最后,“翛然脱尘鞅,无怀与大庭”表达了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而“所以轩冕贵,不移丘壑心”则强调了个人内心世界的坚定不移。接着“此意谁独识,千载一渊明”中诗人自问自答,显示出对自己内心世界理解的深刻和珍惜。
结尾部分,“渊明不复作,视此壁上琴”则是诗人的感叹,可能是在表达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通过观赏壁上的琴来回忆那些不再重现的情景。整首诗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自在享受生活的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