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山稳度紫霞舟,十里鸣鞭过润州。
秀丽江山穷睇眄,喧阗老幼廑咨诹。
万民尔满瞻依愿,一意予勤富教谋。
前岁灾荒昨岁熟,既为庆慰亦为愁。
焦山稳度紫霞舟,十里鸣鞭过润州。
秀丽江山穷睇眄,喧阗老幼廑咨诹。
万民尔满瞻依愿,一意予勤富教谋。
前岁灾荒昨岁熟,既为庆慰亦为愁。
此诗描绘了诗人过访镇江府城时所见之景及感怀之情。首句“焦山稳度紫霞舟”,以“紫霞舟”渲染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焦山作为背景,展现出诗人行舟于山水之间的悠然自得。接着“十里鸣鞭过润州”,通过“鸣鞭”这一细节,生动地展现了行进中的动态美,同时“润州”二字点明了地点,增加了地理上的丰富性。
“秀丽江山穷睇眄”,诗人对眼前壮丽的江山美景表达了极致的欣赏与赞叹,“睇眄”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四处张望、饱览美景的情态。随后“喧阗老幼廑咨诹”,描绘了镇江府城内百姓生活的热闹景象,无论是老人还是孩童,都在寻求着知识与智慧,体现了社会的和谐与文化的普及。
“万民尔满瞻依愿,一意予勤富教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民众教育的重视和决心,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百姓能够得到更多的知识与教诲,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最后,“前岁灾荒昨岁熟,既为庆慰亦为愁”,诗人感慨于去年的灾荒与今年的丰收,既有对人民生活改善的欣慰,也暗含对过往苦难的忧虑,体现了诗人深切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社会生活的繁荣,更蕴含了诗人对于教育、民生以及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关注现实、心系苍生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