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松荫层峦,黛色入崖骨。
郁为翠雪浮,蒸滃香不歇。
融液作寒泉,飞迸出石窟。
不濯软红尘,空山泻明月。
长松荫层峦,黛色入崖骨。
郁为翠雪浮,蒸滃香不歇。
融液作寒泉,飞迸出石窟。
不濯软红尘,空山泻明月。
这首元代诗人周权的《松下泉》描绘了一幅深山幽静、松韵清幽的画面。首句“长松荫层峦”展现了松树高大挺拔,树阴覆盖着连绵起伏的山峦,形成一片翠绿的屏障。接下来的“黛色入崖骨”进一步强调了山势陡峭,松色与岩石的深邃融为一体。
“郁为翠雪浮”运用比喻,将浓郁的松色比作浮动的翠雪,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松林的丰茂和清新。而“蒸滃香不歇”则通过香气的不断升腾,暗示了松林的生机勃勃和自然的芬芳。
“融液作寒泉,飞迸出石窟”是诗中的高潮,将松树的水分比喻为融化的液体,汇聚成清冷的泉水,从山石中激射而出,增添了动态感和神秘气息。最后两句“不濯软红尘,空山泻明月”,表达了泉水远离尘世喧嚣,只在空山中静静地流淌,映照着明亮的月光,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松泉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山林的宁静与幽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
别来不道流华换。火云飞、南风扇。
抛他水阁幽欢,博得炎途离怨。万水千山迢迢远。
难与你题诗罗扇。多少好风情,付异乡莺燕。
浮瓜沉李冰盘献。未同尝、怎生咽。
晚来试着轻衫,还是绿窗针线。墙外枣花黄纂纂。
更忆着、手中金钏。懒去揭纱橱,任斗横星乱。
绛扉半掩,红板斜欹,深院人静。
碎玉鸣琴,暗水自流花径。
紫藤开,绯桃谢,阑珊芳事无多剩。
奈何春,问归来燕子,可能重省。
记那日、来台饮渌,绣幕围香,何限风景。
树底栏干,时有步尘鬟影。
罗袂已随蝴蝶化,画廊忍得蘼芜冷。
罢登临,渐消磨,少年游兴。
飕飕万翅连云起,寒声半空围绕。
秃树荒村,斜阳古寺,啼得江南秋老。萧疏画稿。
趁黄叶零星,有时飞了。
远影依微,数行吹入暮天小。
客窗易惊岁晚,正乡心缭乱,闲数归鸟。
接翼绳行,栖枝墨点,冷话西风林表。霜华信早。
问前度昭阳,带愁多少。唤醒残更,月斜钟又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