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扉半掩,红板斜欹,深院人静。
碎玉鸣琴,暗水自流花径。
紫藤开,绯桃谢,阑珊芳事无多剩。
奈何春,问归来燕子,可能重省。
记那日、来台饮渌,绣幕围香,何限风景。
树底栏干,时有步尘鬟影。
罗袂已随蝴蝶化,画廊忍得蘼芜冷。
罢登临,渐消磨,少年游兴。
绛扉半掩,红板斜欹,深院人静。
碎玉鸣琴,暗水自流花径。
紫藤开,绯桃谢,阑珊芳事无多剩。
奈何春,问归来燕子,可能重省。
记那日、来台饮渌,绣幕围香,何限风景。
树底栏干,时有步尘鬟影。
罗袂已随蝴蝶化,画廊忍得蘼芜冷。
罢登临,渐消磨,少年游兴。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落寞的春日庭院画面。"绛扉半掩,红板斜欹"展现了门扉微启,红木台阶倾斜的景象,透露出一种闲适与寂寥。"碎玉鸣琴,暗水自流花径"以琴声和流水声衬托出深院的宁静,花瓣随流水飘落,增添了春天的凋零感。
"紫藤开,绯桃谢,阑珊芳事无多剩"进一步强调了春光将逝,花朵凋零,只剩零星的芬芳。"奈何春,问归来燕子,可能重省"借问归巢的燕子能否忆起往昔的春光,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回忆起往昔在湖上游玩的情景,"记那日、来台饮渌,绣幕围香,何限风景"描绘了热闹欢聚的场景,美女如花,香气四溢,美景无数。然而,"罗袂已随蝴蝶化,画廊忍得蘼芜冷"暗示了人事变迁,昔日繁华已成过往,只剩下画廊的冷清。
最后,词人感叹"罢登临,渐消磨,少年游兴",表达出随着岁月流转,青春游兴不再,只剩淡淡的哀愁。整体上,这是一首抒发怀旧之情,感慨人生无常的词作。
滩名可骇人,瓮大不近理。
自从刳木来,人鲊积在此。
想当四五月,一雨洪波起。
小船不敢前,大船薄于纸。
以卵掷石头,不碎将何恃。
未知屈宋在,是滩可如是。
我行水方落,篙尖及瓮底。
练练沙水清,矶边坐渔子。
长年笑呼之,一瞬隔数里。
回望归州城,裹入青山里。
峡中富见闻,客意杂悲喜。
作书报老亲,出瓮我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