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路过东关,行行一锡间。
破林霜后月,孤寺水边山。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
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
归路过东关,行行一锡间。
破林霜后月,孤寺水边山。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
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诗中描绘了送别然社师归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与对师者的敬仰之情。诗人以“归路过东关”起笔,行走在寂静的路上,锡杖轻敲,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孤寂身影。接着,“破林霜后月”描绘出月光穿透疏林的冷寂,映照在水边山峦,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进一步描绘了僧人行走的艰辛,头顶斗笠,穿越落叶,傍晚时分在河湾处稍作休息。最后两句,“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通过回忆往昔共同研读佛经、吟咏诗歌的日子,表达了诗人对师友情谊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师者修行归去的清寂心境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出僧人归途的孤寂与诗人对师者的敬仰,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清流亹亹元荫耽,山以包屋称江南。
竹径禅林胥熟路,到此屈指今凡三。
玉局杰作重快读,秘思爱彼抽春蚕。
中流豪歌复酣啸,老僧笑晤心何惭。
观民休助我正务,暇亦延赏穷岩潭。
金山佳矣鲜隙地,已嫌楼阁罗峰酣。
剪江言造幽绝处,胜以弗饰方可谈。
乃复稍稍事庄校,贝多罗树珊瑚龛。
踵事增华俗犹厌,质诸佛想非所甘。
以言施者虽破吝,以言居者宁非贪。
髯翁有知应首肯,但已成事说何堪。
瘗鹤真迹惜漫漶,为临元本留云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