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
《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全文
宋 / 林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归路过东关,行行一锡间。

破林霜后月,孤寺水边山。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

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zhūzhòngfāngsòngránshèshīwèiháiyáng
sòng / lín

guīguòdōngguānxíngxíngjiān

línshuānghòuyuèshuǐbiānshān

dǐngchōngcányāozhuāngxiēwān

xiāngdēngjiùyínshèqīngzhúshīhái

注释
归路:回家的路。
东关:地名,可能是一个关隘或路口。
行行:行走的样子。
锡:僧人的锡杖。
破林:被霜打过的树林。
霜后月:下霜后的明亮月光。
孤寺:孤立的寺庙。
水边山:寺庙附近的山水。
顶笠:头戴斗笠。
残叶:落叶。
腰装:腰间的行囊。
暮湾:傍晚的河湾。
香灯:供佛的香烛。
旧吟社:过去的吟诗聚会地点。
清思:清澈的思绪。
师还:导师或僧人返回。
翻译
归途中经过东关,步履轻快地持锡前行。
穿过霜冻后的树林,月光洒在孤零零的寺庙和水边的山峦。
头顶斗笠,踏过落叶,傍晚时分在河湾处稍作休息。
点燃香灯,旧日吟诗社的回忆涌上心头,清思随着导师一同回归。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逋的作品《和朱仲方送然社师无为还历阳》。诗中描绘了送别然社师归途中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留恋与对师者的敬仰之情。诗人以“归路过东关”起笔,行走在寂静的路上,锡杖轻敲,形象地展现了僧人的孤寂身影。接着,“破林霜后月”描绘出月光穿透疏林的冷寂,映照在水边山峦,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氛围。

“顶笠冲残叶,腰装歇暮湾”进一步描绘了僧人行走的艰辛,头顶斗笠,穿越落叶,傍晚时分在河湾处稍作休息。最后两句,“香灯旧吟社,清思逐师还”,通过回忆往昔共同研读佛经、吟咏诗歌的日子,表达了诗人对师友情谊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师者修行归去的清寂心境的共鸣。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出僧人归途的孤寂与诗人对师者的敬仰,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林逋

林逋
朝代:宋   生辰:967一1028

林逋(967一1028),字君复,后人称为和靖先生,汉族,奉化大里黄贤村人。北宋著名隐逸诗人。幼时刻苦好学,通晓经史百家。书载性孤高自好,喜恬淡,勿趋荣利。长大后,曾漫游江淮间,后隐居杭州西湖,结庐孤山。常驾小舟遍游西湖诸寺庙,与高僧诗友相往还。每逢客至,叫门童子纵鹤放飞,林逋见鹤必棹舟归来。作诗随就随弃,从不留存。天圣六年(1028年)卒。其侄林彰(朝散大夫)、林彬(盈州令)同至杭州,治丧尽礼。
猜你喜欢

自金山放舟至焦山三叠苏轼韵

清流亹亹元荫耽,山以包屋称江南。

竹径禅林胥熟路,到此屈指今凡三。

玉局杰作重快读,秘思爱彼抽春蚕。

中流豪歌复酣啸,老僧笑晤心何惭。

观民休助我正务,暇亦延赏穷岩潭。

金山佳矣鲜隙地,已嫌楼阁罗峰酣。

剪江言造幽绝处,胜以弗饰方可谈。

乃复稍稍事庄校,贝多罗树珊瑚龛。

踵事增华俗犹厌,质诸佛想非所甘。

以言施者虽破吝,以言居者宁非贪。

髯翁有知应首肯,但已成事说何堪。

瘗鹤真迹惜漫漶,为临元本留云庵。

(0)

绛雪轩

东壁图书插架多,唐宫花更外庭罗。

酣春朵未锦舒蕊,值雪葩为玉绽柯。

汜胜占来真应节,青皇迎得正敷和。

非关假藉嵰山瑞,瑞比嵰山较更那。

(0)

微雪

秋霖今岁实伤过,含冻犹欣润麦科。

并匪望殷逢望外,果然宜瑞不宜多。

细飘未至银铺界,微积刚看玉洒坡。

自是为膏还协候,午晴融尽小阳和。

(0)

清绮书屋

萝蹊萦缪石泉潺,书屋萧然得此间。

松籁有声真避暑,芸编无射最消閒。

言清见说元祠部,练绮不希李义山。

策马漫随夕霭下,崇椒回望失林关。

(0)

悦霁亭即景

一岁常一度,此亭坐片时。

中元节至矣,霁色恰当之。

迥洗天心朗,晶悬日面披。

今朝真即景,所悦在旸宜。

(0)

暮雨

暮雨滋禾陇,午晴晒麦田。

真成时若岁,益感好生天。

响入铜壶静,祥调玉烛宣。

殷勤还自问,何以答皇乾。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王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