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平原烟草肥,柳阴牧罢夕阳微。
儿童惯识林塘路,纵著鞭绳月下归。
春暖平原烟草肥,柳阴牧罢夕阳微。
儿童惯识林塘路,纵著鞭绳月下归。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乡村晚景图。首句“春暖平原烟草肥”以温暖的春天为背景,平原上绿草如茵,烟草肥美,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次句“柳阴牧罢夕阳微”则将画面聚焦于傍晚时分,牧童在柳树的阴影下结束了一天的放牧,夕阳余晖柔和地洒在大地上,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后两句“儿童惯识林塘路,纵著鞭绳月下归”进一步丰富了画面内容。通过“儿童惯识林塘路”的描述,展现了孩子们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和亲近,他们不仅熟知回家的路径,还能在月光下自由自在地放牧,体现了乡村生活的自然与自由。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乡村牧童生活的一幕,既有自然风光的美丽,也有人情味的温暖,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田园画卷。
伧父磨镰清冷溪,深山晚稻收新菑。
主人携瓢奚负米,田家作苦劳佚齐。
白沙红树不辞远,山烟水气潜相资。
晦明呼吸生变态,岩雨淅沥吹凉飔。
泠泠空响泛清听,寒蛩暮雀咽不啼。
滑苔古磴有蹉跌,浅草仄坂无污泥。
短蓑轻笠便利见,拄杖亦足扶倾危。
少年江海累行役,汗漫今得平生奇。
归来妻孥笑沾湿,翻羹未足窥吾私。
石楼倚啸暝云合,山空木落孤鸿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