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本无停,一息可万里。
人学法乎天,乾乾讵能已。
譬如欲为山,初焉覆一篑。
岂暇计岁功,未成安可止。
一朝成高山,万古蓄元气。
云雾含氤氲,松柏蔼苍翠。
庙堂需栋梁,风雨资大庇。
未成一篑者,视此宁不愧。
伟哉学山翁,善学足继志。
罔俾眉山人,专美假山记。
天行本无停,一息可万里。
人学法乎天,乾乾讵能已。
譬如欲为山,初焉覆一篑。
岂暇计岁功,未成安可止。
一朝成高山,万古蓄元气。
云雾含氤氲,松柏蔼苍翠。
庙堂需栋梁,风雨资大庇。
未成一篑者,视此宁不愧。
伟哉学山翁,善学足继志。
罔俾眉山人,专美假山记。
这首明代邓雅的《学山诗为徐县丞伯澄作》以自然景象和比喻阐述了坚持不懈的学习态度。诗人首先指出天道运行不停息,人的学习也应该效仿这种精神,不断地努力,不可轻易放弃。他以堆山为喻,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即使初始只有少量的努力(覆一篑),也不能因短期成效不明显而停止。随着时间的推移,积累会形成高山,蕴含着持久的力量。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高山的壮丽景色,云雾缭绕,松柏苍翠,寓意学问的深厚和长久价值。他借此鼓励徐县丞伯澄,作为庙堂栋梁和风雨中的庇护者,应当继续努力学习,不负期望。对于那些未能持之以恒的人,诗人提出质问,以此激发他们的反思和愧疚。
最后,诗人高度赞扬了像“学山翁”那样的人,他们善于学习并能持之以恒,不让自己局限于局部成就,而是追求全面的卓越。诗人借此诗告诫徐伯澄,要避免成为仅专注于小技艺(如假山制作)的人,而应追求更为深远的学问。整首诗寓教于乐,富有哲理,体现了邓雅对学习和人格修养的深刻理解。
四方集谤议,著面矢如雨。
前身雷将军,柴立吾甚武。
却还观我生,与世实锄铻。
西通祢衡邻,东接嵇康堵。
以兹料身后,藐未得死所。
一州纳一嘲,一邑献一侮。
并浙十五州,我作大谤府。
馀外九州者,设伏特未举。
徐思浮言端,中实无所主。
怪雪群犬吠,眩日百鸟语。
何由泽其喙,环海变春醑。
坐使声名高,一日跨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