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螺黛罨嶙峋,宴坐来青一览真。
试与谷神论伯仲,小春端的胜三春。
远山螺黛罨嶙峋,宴坐来青一览真。
试与谷神论伯仲,小春端的胜三春。
这首诗描绘了初冬时节游览香山的情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色之美和内心的感悟。
首句“远山螺黛罨嶙峋”,运用比喻手法,将远处的山峰比作螺黛,形象地描绘出山峦起伏、层次分明的景象,同时“罨”字生动地表现了山色的浓淡相宜,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次句“宴坐来青一览真”,“宴坐”一词富有禅意,暗示诗人静心观赏,仿佛在与自然进行一场心灵的对话。这里的“青”不仅指山色之青,也暗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之感。
第三句“试与谷神论伯仲”,诗人将自己与自然界的“谷神”相对比,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自我超越的追求。这里“伯仲”二字,既体现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蕴含了诗人对自己精神境界的期许。
最后一句“小春端的胜三春”,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初冬时节的香山景色虽非春日之盛,却别有一番韵味。这里的“小春”指的是初冬,而“三春”则泛指整个春天,诗人认为初冬的香山之美,胜过了春天的繁花似锦,表达了对自然四季更替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初冬香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和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特理解和审美追求,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
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
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
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
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
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
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
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
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
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
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
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
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
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
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
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化元同出没。
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
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
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胡子没髭须。
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
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
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
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无一歌》【元·李道纯】道本虚无生太极,太极变而先有一。一分为二二生三,四象五行从此出。无一斯为天地根,玄教一为众妙门。易自一中分造化,人心一上运经纶。天得一清地得宁,谷得以盈神得灵。物得以成人得生,侯王得之天下贞。禅向一中传正法,儒从一字分开阖。老君以一阐真常,曾参一唯妙难量。道有三乘禅五派,毕竟千灯共一光。抱元守一通玄窍,惟精惟一明圣教。太玄真一复命关,是知一乃真常道。休言得一万事毕,得一持一保勿失。一彻万融天理明,万法归一未奇特。始者一无生万有,无有相资可长久。诚能万有归一无,方会面南观北斗。至此得一复忘一,可与化元同出没。设若执一不能忘,大似痴猫守空窟。三五混一一返虚,返虚之后虚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寂,西天胡子没髭须。今人以无唤作无,茫荡顽空涉畏途。今人以一唤作一,偏枯苦执费工夫。不无之无还会得,便于守一知无一。一无两字尽掀翻,无一先生大事毕。
https://shici.929r.com/shici/xpcT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