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
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
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
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客里愁如积,朝来意亦欣。
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
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
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名为《武担山感事(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对家乡思念之情的诗歌。
“客里愁如积”开篇即刻画出诗人在异地寄居时内心深沉的忧虑和思念之情。“朝来意亦欣”则表现了诗人虽有愁绪,但每到清晨,还能感到一丝欣慰,可能是因为新的一天带来了新的希望。
“鸣阶无宿雨”、“度隙有归云”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景象:鸟儿在台阶上歌唱,而不见昨夜的雨水;白云漂泊间,似乎也在寻找回家的路。这里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渴望回到家乡的心情。
“且免泥盈尺”、“犹祈岁十分”两句则是对现状的感慨和对未来的一种期许。诗人表示即使生活中还有许多困难和挑战,也希望能有所收获,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成果。
最后,“中原念淮浙,不忍话传闻”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不愿相信那些关于家乡的不幸消息。这里的“中原”指的是黄河流域,即诗人的故乡,而“淮浙”则是指江南一带,可能是诗人当时所在之地。这两句情感真挚,抒发了诗人对家乡深厚的情感和不愿远离的依恋之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